近年来,全市各级史志部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工作大局,奋力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史志智慧和力量,取得显著成效。
一、推进红色文化进农村,凝聚乡村奋进力量
大力推进史志读物进农家书屋、开展乡村党史宣讲活动,普及红色文化知识,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着力营造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浓厚氛围,积极引导基层广大干部群众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增强乡村振兴的信心。经初步统计,一年多来,全市史志系统先后向农村基层捐赠红色书籍1万余册,赴乡镇村开展党史宣讲300多场次,受众人数达2.5万人次。
二、实施乡村记忆工程,推进乡村文化建设
深入实施“乡村记忆文化工程”,持续推进乡村志书编纂,留住乡音、乡风、乡思、乡愁,保留乡土文化记忆,全面记录乡村振兴的历程和成就,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铸魂聚心”作用,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内涵支撑。当前,全市乡村志书编纂工作稳步推进、成果喜人:叶集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乡镇志书编纂全覆盖;舒城、金寨下半年也有望全面完成。截至2022年7月,全市130个乡镇、10个街道全面启动志书编修,近40个行政村(社区)和4个省级开发区开展志书编纂,总计启动单位近180家,完成初稿约150部。
三、强化红色资源利用,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充分发挥史志部门在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管理、宣传推广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挖掘各类红色资源,进一步加强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的研究、开发和利用,着力推动红色资源开发和农村生态、休闲旅游融合发展,全面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推出100余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六安市多处红色景点成功入选“红色新征程 立夏烽火行”红色之旅线路。同时,市委史志室当前正积极支持帮助金寨斑竹园镇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有序推进《红色斑竹园》编纂,倾力打响红色旅游小镇品牌。
四、加强志书资源开发,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积极服务乡村产业发展,围绕创响“珍稀牌”“地标牌”“工艺牌”“文化牌”等特色乡土品牌,认真挖掘、整理古今地方志在名优粮油、畜禽、徽茶、花木、蔬果、中药材等“六”字号农产品以及乡村传统技艺和独特工艺等方面的历史文化内涵,为保护特色乡土品牌,扩大知名度、美誉度和公信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提供历史依据发挥时代价值。
五、弘扬乡村传统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认真挖掘、梳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新乡贤文化,指导和服务村史馆、新乡贤馆、非遗传所习所等布展,促进优秀乡村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居民现代文明素养,增强村民的情感认同,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增强乡村振兴软实力。
下一步,六安史志部门将以传承和抢救乡土历史文化、培育文明乡风为方向,以乡村史志编修和镇村史馆建设为切入点,整合资源,统筹推进,以点带面,分类实施,为老区六安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