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市情概览 > 资源环境
资源环境


资源环境








 六安生态环境优良。巍巍大别山,滔滔淠史杭,山高水长,山清水秀,形成独特的生态系统。六安资源丰富。有充足的农产品资源,盛产粮、棉、油、茶、麻、桑、水产、蔬菜、水果、板栗、油茶、木材、毛竹、中药材、食用菌等110多种农副产品,为全国粮、油、猪、禽高产区。地处北亚热带与温带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风景优美,环境宜人,城镇大气环境质量稳定保持在二级以上,农村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一级标准。荣膺“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以及“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等称号。
   六安境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众多,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霍山县、金寨县、舒城县);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个(金寨县、舒城县、霍山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5个(霍山县、舒城县、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建成自然保护区5 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个(安徽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4 个(安徽舒城万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安徽霍山佛子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安徽霍邱东西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安徽金寨西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
   六安自然人文环境,主要体现在“襟江带淮”的区域特色,“承东接西”的地理位置与“山环英霍”的秀美风光上。淠河和淠河总干渠流经市区20余公里,形成2.6万亩水面、5000亩两岸绿地的城市生态带,先后建成皋城广场、滨河公园、中央公园、南湖公园等大型公园以及袖珍公园、小型游园,计70余处。截至2023年底,六安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到3419.85公顷,绿地率41.30%、绿化覆盖率达46.10%,人均公园绿地18.21平方米,达到城市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 米见园”要求。六安古城、古镇、古民居、古战场构成六安旅游文化的优美画卷。民风、民俗、民歌、民谣展示千百年来六安人民的质朴和真诚。六安是国家公布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红色土地,传承着红色故事,回响着红色歌谣,遍布着红色印记,构成六安红色文化旅游胜地。
   土地资源。全市总面积15450.9平方公里。其中湿地6618.98公顷,耕地497245.32公顷,园地49507.09公顷,林地626483.09公顷,草地5786.65公顷,城镇村庄及工矿用地159656.48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9053.67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52606.61公顷。土壤类型有黄棕壤土、水稻土、潮土、砂姜黑土、山地草甸土等。
   矿产资源。六安矿产资源贮藏量丰富,位居全省前列。六安在地质构造上属秦岭造山带东段,是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也是成矿条件较好的区域。矿产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大,品种多,丰度居全省前列。已发现铁、金、银、铅、锌、钼、建筑矿藏59种,查明资源储量矿产53种,其中金属矿产17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省前列的有6种,其中钼矿、铁矿位列第1位,明矾石、菱镁矿位列第2位,铅锌矿位列第4位,金矿位列第6位。重要矿种勘探成果显著。霍邱西部周集一带铁矿规模巨大,由18处大、中型矿床组成,分布较为集中。平均含铁品位31%~34%,现累计查明资源储量逾25亿吨,且仍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居全国同类型矿种第5位,华东地区第1位;金寨县沙坪沟钼矿,累计查明钼矿资源量12.75亿吨,钼金属量230万吨,是安徽省50年来发现的唯一特大型金属矿床。全市形成以铁、钼、铅锌、饰面石材、建筑石料、地热矿泉水为主,以超基性岩含矿系列和多成因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为特色的区域矿产资源优势。同时六安市还属于成矿条件优越,找矿远景良好的地区,尤其是多种内生矿产及变质矿产、金、银、钼、铅、锌等,具有较好的资源潜力。

(市自然资源局 市生态环境局 市城管局 市文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