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红色印象 > 红色旅游

魅力六安清新面世——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景演绎

发布时间:2012-02-25 16:22:14 审稿:六安政府网 作者:admin 浏览:3989 次
【字体大小:

   东方欲晓,早春淠水绿如蓝。朝霞摇曳着河面,流金溢彩……魅力六安在晨曦中清新面世:一座洋溢着蓬勃生机的绿城、钟灵毓秀的水城、雅韵新风的文城,萌动着青春活力,充盈灵气与朝气,如豆蔻年华明眸生波,如潜龙在渊蓄势待发,如云飞霞蔚喷薄而出的一轮朝阳,预示着幸福六安绚丽灿烂的光明前景!
  站在皋城最高建筑白云大厦之巅,俯瞰滨水新城六安:
  街巷阡陌氤氲着绿意盎然的韵致!
  新老淠河斜晖脉脉水悠悠,六安不与别州同的水系景观、沿河风光带淋漓尽致地渲染出“水墨六安”的独有意境!
  南门锥、北门塔、古城墙成为保护完好的古六安标志性建筑;淠河景观带文化墙之“六安拾萃”系列精雕石刻浓缩了历史精华,流动着底蕴丰厚的城市文化脉络!
  滨河公园、皋城广场、水上公园等40座公园、游园错落有致,移步换景。
  林茂花繁水映景,一城霓虹七彩诗。
  “创园”让六安浴火重生,新老淠河、南北门锥见证着新世纪以来六安的沧海桑田。变化在四通八达、绿意镶边的干道上,变化在大气精致、沟通两岸人流、物流的座座桥梁上,变化在客商云集的注目礼和作为皋城居民的自豪感之中。
  创园期间,穿城而过的312国道六安段绿色长廊在全国率先被评为“绿色国道工程示范路线”!如果说,流动在中国版图上境内最长、横跨欧亚的“新丝绸”之路是一部史诗,那么六安的精彩“段落”就此定格为“诗眼”之尊,在广袤的空间视野中熠熠生辉。随后,“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等一系列高规格荣誉接踵而来……
  山环英霍千重秀,江淮“明珠”放异彩。古城六安的蜕变和升华演绎了一部现代传奇:凤凰涅槃。
  当我们回眸和触摸六安城市变迁的脉络时,感叹油然而生:是神笔“马良”用如椽巨笔挥就建筑史诗!《六安志》将浓墨重彩为此立言,历史和未来不会忘记那些为新六安建设呕心沥血、贡献智慧和汗水的时代功臣!

万木欣荣:绿韵飘逸云卷云舒

  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以科学规划为先导,锐意加快园林城市建设步伐,着力构建以水为灵魂、绿为特色、文为根脉的宜居园林城市新格局。
  2008年,我市加冕“安徽省园林城市”。市委、市政府决定乘势而上:用三年时间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将创园作为造福群众的民心工程、作为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作为精制城市名片的文化工程强力推进。
  随后成立以市委书记为政委、市长为指挥长,市、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参加的创园指挥部,科学制定实施方案。通过宣传发动扩大了影响力,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人人关心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围绕创园的标准和要求,举市倾力而为,改善人居环境,塑造城市特色,合力打造自然、人与社会和谐融合的大别山区域中心新型城市。
  围绕新一轮城市总规,我市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修复、重构的路径和对策。以保障六安人居环境良性循环、保护六安自然与文化特色资源为主旨,由在中国规划建筑界扛鼎的同济大学反复编制、最终出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同步完成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区域树种应用规划。活色生香的效果图在市政府第一会议室卷帘出镜,参与审核的创园指挥部全体成员眼睛一亮,充分吸纳我市群众、专家和领导创见的特色规划在品味赞许中全票通过。“橘生淮北则为枳”,为绣出区域植被特色,以桂花、乌桕为代表的诸多乡土花木在公园广场道路绿化中,龙飞凤舞排列组合。
  从建章立制入手推进依法治绿,巩固拓展园林绿化成果,力推绿化管理步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创新绿化重点工程建设管理机制,洞开绿化养护市场化大门,实行“管养分离”。释放监督机制能量,确保实施城市绿线管理。保护和偏爱古树名木,彰显其“活化石”的历史魅力和欣赏价值。
  园林绿化以政府投资为主,鼓励市场参与,逐年加大投入。2007年以来,全民植树蔚然成风,植绿、爱绿、护绿意识逐步深入人心,义务植树240多万株, “国防林”、“新婚林”、“青年林”等特色纪念林区左右为邻。春潮带雨晚来急,绿韵飞扬竞朝晖,城乡一体化水乳交融的绿化新境界生动活泼。
  2008年,启动增绿工程20多项;2009年完成350公顷绿化建设任务,2010年新增绿地197公顷。意象灵感源于昆明世博园设计风格的一批重点绿化工程,如160公顷的河西景观带等,因规划和演进雅绎升华,整体布局意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风景这边独好。
  联动推进以城区主干道、公园广场增绿、补绿为主的“绿荫”工程,一条条独具特色的景观大道精彩纷呈,道路绿化普及率100%。城市绿色网络妙然而成,充溢着步步见绿、景随步换、触景生情的生态韵味。
  小区绿化、单位绿化相偕而进,拆违建绿、拆房增绿、破墙透绿、立体染绿联手互动,园林式单位和花园式小区绿化竞赛趣味盎然,绿影飘逸云卷云舒……绿韵向老六安的九拐十八巷和城郊如潮蔓延……
  在创园过程中,我市将以人为本作为最高圭臬,以“市民是否喜欢、资源是否节约、特色是否彰显”为标准,倾力实施还绿于民工程,百步之内芳草萋萋,“绿洲小品”俯拾皆是。
  搬迁了原市体育中心,建成8公顷的皋城广场,被誉为城市“客厅”;拆迁原市政府,让出主城区最精华的核心区域,毗邻九墩塘并融为一体连片拓展为14公顷的市民广场,成为明珠璀璨开敞靓丽的中心花园,“民为贵!衙门轻”成为创园乃至中国城市改造史的一篇佳话;2010年在市中心新建的60公顷中央公园,发挥了城市“绿肺”纳污吐清的净化功能。一城新雨后,桃坞晴“霞”万木春,空气清新成为外地游客对六安的第一感受,“天然氧吧”之美誉遐迩闻名。
  公园呈几何极数增长,印染绿地831公顷,形成网络清晰、布局优化、特色互补的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大别山区域的特色花木荟萃于斯争奇斗艳。各类公园、游园全部免费开放,市民出行每500米就能到达一处公园绿地空间,就近健身、休闲、娱乐成为六安人的新生活!

 

流光溢彩:水韵酿出城市特色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的命脉。中外名城皆因水而灵。
  流域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的老淠河是六安的母亲河,曾经几年一度的洪水肆虐淹没了安澜之时六安人“渔歌唱晚”的闲情逸致。我市从国家开行巧争项目投入20亿元根治水患,彻底演变为水利和水景观,沿河风光带染“靓”了六安。接着锦上添花,顺势溯源而上,因地制宜拓展再造“国家重点湿地公园”。
  沟通江淮两大流域的“淠史杭”是举世闻名的特大型水利工程,由于装扮欠缺,淠史杭总干渠城区段沿途迹近荒芜。时间是历史的魔术师,如今沿河一带绿意葱茏,间或繁花盛开装点长堤。
  几度春雨,“两河”沿岸换了人间!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水系,突出水韵特色、打造滨水品牌是创园的点睛之笔。淠河总干渠和淠河上游是著名的四大水库,溢清流翠,滋润市区达10余公里。我市聚焦城区“两河”综合治理,做活“水韵”文章。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围绕两条水系重点建设城市“绿带”、“蓝带”,在全球海选最优规划设计方案,沿河构筑独具一格的城市水系新景观。
  淠史杭城区段以前水中是旧船,岸上是“违”房,环境脏乱差,“东海舰队”藏污纳垢,多年痼疾积重难返。我市挖掘、保护城市滨水空间,斥资10亿元综合整治水环境,织造生态“锦缎”,沿河两岸建设公园、游园面积达200公顷。脱胎换骨新气象,实至名归“跃龙门”,六安被住建部授予 “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08年,淠河综合治理拉开大幕,截污建坝蓄水、月亮岛开发建设、河西景观整治简称“一岛两岸”整治堪称大手笔。通过河西景观大道、月亮岛环岛路和淠河东岸景观带等绿化项目建设,增加滨水绿地366公顷。橡胶坝工程使城市中心区形成14.7平方公里水天相衔的画面:天开明镜脸,城抱碧瑶池,淠水欢歌起,满眼动地诗!一坝两桥、一岛两岸成为新六安的生态轴、景观轴、发展轴。
  如今“两河一岛四岸”碧波荡漾,水天一色,白鹭翔集,风光旖旎,城“湖”相依相融,城郭郁郁葱葱,恍如人间仙界。置身水韵六安,比江南名城别有一番开阔意境与闲适之趣。

升华底蕴:文韵增色名片生辉

  我市充分发掘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文化资源,修建法制鼻祖皋陶陵园,重塑军事家许继慎铜像,提炼和张扬六安独特的水文化。以沃土根深的文脉营养城市性格、滋润城市空间、塑造城市未来。
  北塔公园景点是“创园”的一个缩影。原先孤塔破败、险象环生。创园期间,我市围绕“古色” 挖掘特色资源,将塔与多宝庵整体修葺一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复活了蒙垢多年的唐宋建筑文化遗存,古六安八景之首的“双塔摩青”焕发了青春。进而连片扩建为北塔公园,廊亭迂回、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既有历史文化的深沉厚重,又有现代园林的清新朝气,成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园林精品。
  我市特别注重历史文化景观保护,提炼尘封的文化遗产并升华结晶,积淀为经典的城市文化名片。六安名人辈出,古迹遗脉丰富,皋陶文化、楚汉文化风韵悠长。千古往事之悠悠如何传承?藉雕塑、壁刻等形式赋予其灵动的艺术生命张力,醒目徜徉于公园和景观带系列,将皋城底蕴丰盈的幽远意境娓娓道来……
  在创园过程中,我市创造性简约古色、红色、特色之精华并“串珠、填词”,重新规范和命名大街小巷与广场桥梁等,制式“徽章”匾牌熠熠生辉,蔚然凝练为匠心独运、雅俗共赏的地名文化,如风如雅如颂耳熟能详,历史人文的芳香咀嚼生津。
  大别山烈士纪念园红色文化主题鲜明,“将星璀璨”浮雕墙、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雕塑栩栩如生,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漾红叠翠,《八月桂花遍地开》历史的回音根植街巷和心灵。
  皋城广场的“红色火炬”、淠河景观带上“淠水欢歌”和淠史杭干渠边“滨河之舞”雕塑,与新体育馆、新博物馆及规划建设中的新图书馆等建筑代表性地组成了现代文化方阵,集约展示了今日六安欢乐祥和文明的城市文化风韵。
  一批桑梓情深的文化人,被变美的城市激发了灵感,文思泉涌。他们用诗词歌赋讴歌六安,吟唱家乡。从“屏障东南水陆通”皋风溢韵到《我爱美丽六安城》成为民间传唱歌谣,六安文化一脉相承,“曹家八斗”于今鼎盛。
  从城市“客厅”到滨水空间,从金领欢乐世界到“世外桃源”汪家行,从精雕细琢、精致优雅的城市“小品”代表作水上公园,到城区东大门金三角“六安第一印象”、文化集聚的生态园林浏园,六安建筑文化品位整体推高、妙哉天成!由天成建设公司承建的市委、市政府办公区,整体布局和谐生动浑然天成,建筑创意格调清新,品味风格幽雅经典,跃入全省十大著名建筑,“新加坡花园”之誉蜚声大江南北,政府大院范本和建筑标杆效应传诵中原。
  “广场文化”、“公园文化”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休憩身心的广场、公园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动感礼堂。美丽怡人的环境改变了城市形象,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自然环境与人的素质良性互动水涨船高,市民城市意识、公德意识如花绽放,人人珍惜美丽家园的温馨氛围扑面而来。

天惊白云:神韵彰显蟾宫折桂

  “蓝天、碧水、清新、宁静”新的生态定位,境界格调高远,当和“阳春白雪”。
  我市锐意推进减排禁噪,倾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激活生态禀赋后发优势,全方位演绎和彰显魅力六安。
  注重河流自然资源保护,推进水体沿岸绿化工程,标本兼治力戒水土流失。水上公园、九墩塘公园、梦中湖游园活水工程虹吸淙淙清泉,水面清澈如镜镶嵌蓝天白云。以市民情绪为第一信号,去年开始全面综合治理污浊不堪、逢雨必涝、长达10.7公里的苏大堰水道,困扰六安多年的“龙须沟”噩梦云散烟消,居民由衷赞誉新政!以民生需求为工作导向,整体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建成了月亮岛、南屏苑等一批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功能齐全的经典示范小区;廉租房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去年竣工套数超越“十一五”建设总量,力推城区所有居民圆梦“居者有其屋”。同时大力完善市政设施,推进民生普惠工程,污水处理率飙升至85%,管网水质综合合格率100%,皖西优质的源头活水汩汩流进省城“水缸”。城市照明景观工程“靓”化了城市品位,丰富了文化生活。月洒香樟疏影横斜,人约黄昏暗香浮动,华灯如哨骤响,银河繁星落六安,圆月晃皱水中天神韵生动!抖落一天忙碌的市民,踩着轻松惬意的节拍,在美轮美奂的广场翩然起舞……一系列改善民生、革故鼎新的出彩之举,显著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市民生活幸福指数如芝麻开花。
  2011年,是创园大放异彩的一年,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鼎力推动,亲自督阵攻坚战役,创园工作整体质量和城市品位迅速提升;市人大相关负责人多次调研,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主管部门倾注大量心血,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今朝春色倍还人”:水环千重秀,满城丹桂香。
  荷韵溢清香,蝉吟柳梢头。创园迎检“七月流火”进入倒计时,平时一以贯之抓落实的分管、协管市长,每周专题调度创园,他们和创园办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等经常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察看背街小巷的绿化和环境卫生情况,现场办公解决问题。接到住建部专家将到六安考察通知后,市委主要负责人再次作出部署和要求,联动市区一盘棋。相关职能部门群策群力,群众是创园的真正英雄:全方位、地毯式进行自查、梳理和完善,发现问题当即整改,补缺补差细致到位,以细节完美展示六安全新风貌。
  古皋已乘黄鹤去,白云千载空悠悠。
  石破天惊逗秋雨,神韵润色六安州!
  秋高气爽景宜人,菊韵袭人诗中来。由众多顶级专家组成的国家 “创园”检查组来我市全方位现场考察。
  曾来过六安的专家组查后反馈:六安建市时间不长,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几年内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实属难得,特别是2011的变化让人震撼;六安保护自然和生态意识很强,创园基础性工作扎实到位,城市绿化突飞猛进,城市建设特色鲜明,水环境治理出彩全国少有,令人叹为观止!
去年12月,在大连等知名城市创园申报名落孙山的背景下,我市后来居上脱颖而出,高分通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委员会的评审,今年1月19日向媒体公示。
公元2012年2月10日,从北京传来喜讯:六安中心城市成功摘取“国家园林城市”桂冠。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生产力诸要素的“磁场”,是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最精彩的平台,是和谐社会建设中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幸福载体。富有活力和魅力的城市是难以估量的无形资产和受益无穷的品牌。创园使城市综合承载能量进一步扩张,中心城市的主体地位和辐射功能日益增强,人流、物流、资金流集聚加快,六安魅力初显八面来风。国内国际艇赛、球赛联袂而至,媒体传播轰动一时,四方瞩目聚焦皋城,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由此青睐六安。天人合一、满城生辉、政通人和的环境魅力,奏响了招商引资凯歌,大项目生根开花好戏连台。
  如今的新六安上下同欲,新纪元新起点迸发活力,“同频共振”和谐演绎“实力六安”,“幸福六安号”从春潮涌动万道霞光、魅力飞扬的淠水启航,直挂云帆乘风破浪,由淠史杭经巢湖通江达海。
  风生水起新六安,如旭日东升霞蔚云飞前程锦绣,无限风光看未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