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于1959年4月21日至5月3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了有河北、山西、黑龙江、陕西、甘肃、山东、江苏、上海等16个省市的财贸书记粮食工作会议。各省市粮食厅长列席了会议。
会议着重研究了改变农村粮食管理体制问题。过去,除了国家的征购粮食以外,留在农村的粮食基本上都是由承包单位(当时称生产小队)管理,有些则分到社员家里。
会议认为,这种管理制度,不符合兴办公共食堂、实行生活集体化的要求,不利于加强基本队有制和逐步向公社所有制过渡,因而提出将留在农村的粮食全部由基本核算单位统一保存和管理,任何动支必须经过基本核算单位批准。
5月3日,李先念在财贸书记会议上讲了粮食问题,首先谈了夏季粮食和油菜籽的征购指标问题,另外还谈到粮食工作方面的几个问题。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关于粮食调运问题。目前粮食供应很紧张,粮食调运肯定不能让路,不只是秋粮登场以前不能让路,而且今冬明春,甚至更长的时间之内也不能让路。
第二,关于农村夏季粮食分配问题。搞好农村粮食分配,是搞好粮食统购统销工作的基础,是稳定粮食局势的基础。在秋粮收获前,农村平均每人留用夏粮,一般应该按照100斤左右计算。接新秋粮迟的地区,可以多留一些,但不得超过120斤;接新秋粮早的地区,可以只留八九十斤。总而言之,秋冬稳一点,春夏才好过。
第三,关于夏季粮食收购问题。在核实产量的基础上,除了保证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和切实安排农村接新秋粮以前必不可少的需要以外,国家还应当尽可能多购一些粮食。
第四,关于粮食销售问题。在粮食销售方面,历年的经验是:放易、收难。销量放宽很容易,收缩很困难。秋冬紧一点,青黄不接季节就好过,工作就主动。
第五,关于粮食库存问题。省里挖了中央的库存粮食补不补?要补,并且要用中央规定的包干差额以外的粮食弥补。
第六,关于储备问题。现有的商业库存作为商品周转还不够,根本不能算是储备。今后,除正常的周转库存以外,中央和省都必须搞点储备。
第七,关于通过公社搞好购销问题。究竟是向生产队收购粮食呢?还是向公社收购呢?粮食销售给生产队呢?还是销售给公社呢?应该是购销都通过公社,指标基本分配到队,公社保证完成国家任务。
第八,关于出口问题。粮食出口任务一、二季度没有完成的,要加在三季度的任务内一并完成。最近主席指示“农忙多吃一点,农闲少吃一点,农忙吃干点,农闲吃稀点”,这是很重要的。
会后,李先念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于5月20日报告给毛泽东。22日,毛泽东批示:用中央各义发给各省、市、区党委照办。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