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史志研究 > 党史研究 > 党的组织

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霍山

发布时间:2014-05-27 08:05:46 作者:转载《红色六安》书籍 浏览:9455 次
【字体大小:

    霍山是安徽省建党较早的县份之一。1920年,马克思主义就开始在霍山传播。霍山第六区燕子河燕溪小学校长徐狩西以本校教师、学校周围的进步知识分子以及年龄较大的学生为主,成立了霍山县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1920年至1921年间,霍山在省教育界服务的洪世奇以马克思主义学说教育青年。霍山在安庆读书的洪白常、舒传贤等人,利用假期回乡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霍山“二高”进步教师郑普燕在黄栗杪创办了出售进步书刊的“新衡书店”。“一高”和“女高”相继成立了“新文化学社”,组织进步师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传播活动。当时,伍淑和、徐育三在“二高”成立了“圣人会”(后改为平民共觉社);舒传贤在家乡舒家庙以“交换知识,联络感情,砥励学术,主张公道”为宗旨,成立了“学术研究会”;刘淠西在西乡黑石渡、诸佛庵,蔡世钊、高维琪在南乡,黄楚三、洪白常、王燮在城区,或办夜校、开书店,或建立学习小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的形成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在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霍山在外地读书的先进知识分子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先后回到霍山传播马克思主义,进行革命活动,秘密发展党员,筹建党的组织。1924年,二农学生王燮受共产党的领导人高语罕派遣,回霍山秘密组党,“设机关于四高,以马克思学说列宁小史编入正课”。同时,西镇的 “平民共觉社”也开始发展徐育三等人为党员。到1927年,党员已遍布全县4乡。1927年秋,舒传贤、徐育三、刘仁辅分别在东北乡、西镇、燕子河建立了舒家庙、漫水河、燕子河3个党支部。1929年1月,舒传贤在家乡舒家庙杨伯平家主持召开了霍山县第一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中共霍山县第一届县委。舒传贤任书记,刘淠西、徐育三、高维琪、喻石泉、朱体仁、朱雅清等12人为委员,隶属中共安徽省临委领导,下设东北、西镇、南乡3个区委和西乡、城关2个特支。全县党员发展到107人。据1929年安徽省临委统计,全省86名干部中,有霍山籍干部18人,即舒传贤、朱雅清、戴亢君、舒予杰、鲍林森、陈法汉、高维琪、姚文彬、喻宁、赵慧媛、刘淠西、姜茂林、孙光璧、朱体仁、吴泽民、徐育三、徐仙骥、广存禄等,他们都是霍山建党的骨干。为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的形成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县委成立后,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安徽革命斗争史上创下了四项第一。1929年5月,共产党员刘淠西、朱体仁组织发动了诸佛庵民团起义,在六霍地区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拉开了六霍起义的序幕,为大规模的农民暴动进行了演习。1929年11月19日,为响应六安独山暴动,霍山县委成功地举行了西镇暴动,接着又发动了桃源河暴动、诸佛庵——新店河暴动、大化坪——舞旗河暴动、东北乡暴动,头陀河、包家河暴动等近20起农民武装暴动。这些暴动成为六霍起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5个月的农民大暴动,霍山赤区,向东发展到六安之东、西两河口、南官亭一带,并影响到舒城;向西发展到诸佛庵、流波石童  (今金寨响洪甸水库淹没区),与六安苏区接壤;向西南发展到潜山水吼岭。

    1930年1月,舒传贤在霍山的流波石童  组建了安徽第一支正规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后来成为红四方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0年4月12日,红军攻克霍山县城的当天,霍山县首届苏维埃政府成立。这是安徽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曹品三任主席。月底,霍山全县赤化。霍山境内所有城镇、村庄、山岗无一处不插遍农民起义的红旗。霍山成为安徽省唯一一个全境赤化县,成为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地主豪绅惊恐万状,逃到安庆、六安,纷纷上书蒋介石“霍山竟成海陆丰之惨状”、“避无避处,退无退路”,“县府、省府均束手无策,坐视全霍沦亡”。

    1931年5月,第二届县苏维埃政府在诸佛庵成立,赵小波任主席。县苏维埃下设土地、裁判、经济、肃反、粮食、文化、赤卫等委员会和政治保卫局、革命法庭。区乡也普遍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全县设有七区:一区舒家庙,二区城关,三区管驾渡,四区杨家河,五区漫水河,六区闻家店,七区诸佛庵,以后流波石童  曾划为霍山县的市郊区。英霍边区也成立了苏维埃。1931年2月23日,中共安徽省委向中共中央报告称“全省规定四个中心县,红色区域以霍山为中心县,白色区域以安庆、合肥、屯溪三县作中心”。

    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形成后,霍山县苏维埃政府在领导人民进行了政权、武装建设的同时,还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文化等项建设。县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认真贯彻《土地政纲实施细则》,分别于1930年四五月间、1931年2月、1931年7月进行了三次土地改革,全县有近20万无地或少地的雇农、贫农分得了土地。在土改中,对富农实行了“给出路”的办法,还实行了红军公田制度,即每乡每村留路边好田一至五石作红军公田,由乡苏维埃政府组织代耕队帮助耕种,收获物充作红军公粮,以解决红军烈属的困难。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通过土改,广大农民得到了实际利益,更加拥护苏维埃政权和红军,青壮年农民一批批踊跃参军、参战,广大农民为筹集军粮、军饷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对巩固、发展苏维埃政权,壮大红军起了巨大作用。文化方面,各级建有列宁小学、列宁模范小学(完全小学)。当时霍山有100多个乡,乡乡办有列宁小学。县苏维埃政府自己培养教师,办了一所师资训练所和一所女子识字速成学校。列宁小学成为霍山苏区最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形式,在列宁小学推动下,整个苏区出现了多种办学形式,工农识字班、妇女速成识字班、农民夜校等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翻身农民“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入学非常拥护”,学习热情甚高。1931年4月6日《红旗周报》第4期指出“苏区群众的文化程度,比国民党统治时代提高得多了”。另外,县委在诸佛庵还办了机关报——《雪花报》。卫生方面,石家河办有红军医院,五区(道士冲)苏维埃政府还办了一所赤光药社。经济方面,县苏维埃办有经济合作社,废除了过去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和高利贷制度,实行统一累进税,鼓励贸易,打破敌人对苏区的经济封锁。

    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的形成,推动了周边地区革命事业的发展。霍山地处皖西中心,是六安、舒城、潜山、英山、商城、罗田等县的结合部,霍山全境的赤化必然对周围地区产生巨大的影响。霍山农民暴动在全县取得胜利后,六安中心县委就把霍山作为建立皖西根据地的中心,1930年4月召开了六县联席会议,在决议中明确指出“霍山西镇区应向英山、罗田两县境内发展;霍山东区应向六安鸟观嘴、东西溪一带发展;霍山南区应向舒城境内发展;霍山孙家店(畈)近郊应向潜山境内发展”。霍山赤区向四周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周边地区革命斗争的开展。

    支持了六安独山等地农民起义。1929年11月8日,六安独山起义爆发后,霍山县委根据六安中心县委的统一部署,立即组织群众发动“扒粮”斗争,领导东、北两区群众在舒家庙、但家庙、张家冲、横旦岗等处扒粮3000多石,作为军粮运往独山 ,积极支持独山起义。另外,及时发动了西镇、桃源河等数十起农民暴动,有力地牵制、打击了敌人。在东北部,舒家庙、下符桥暴动的胜利,推动了邻近六安县毛坦厂、南官亭、嵩寮岩、东河口、凤凰台以至舒城县局部地区的农民群众相继起义,帮助六安三区赤卫队再一次摧毁了敌人反攻后在郝家集、西两河口等地建立的反动统治,组建起一支200多人的游击队。

    支持了潜山请水寨暴动。刘淠西在领导诸佛庵兵变后,受党中央派遣,担任了中共安庆中心县委书记,为配合六霍起义到潜山策划暴动。西镇暴动后,潜山衙前区委书记王效亭到六霍学习起义经验,发动了潜山请水寨暴动,组建了工农革命军潜山独立师。“潜山与六霍毗连,又在安徽省会的肘腋之下,潜山工作和基础建立起来,一方面可以保障六霍斗争的胜利,一方面又可以震动安庆,影响安徽全省工作”。

    推动了英山革命斗争。西镇与英山毗邻,西镇暴动的胜利为英山革命建立了巩固的大后方。西镇游击队建立后曾三次击败英山自卫团。西镇游击队改编为红三十三师一0七团后,牵制了敌人对英山的进攻,减轻了对英山革命的压力。一0七团于1930年4月8日会同一0六团和潜山工农革命军攻克了英山县城,成立了英山县革命委员会。7月12日,红一军与英山游击队在西镇汇合休整后,在西镇人民支援下歼灭了驻金家铺的韩杰部一个团及驻英山县城的敌军共1000多人,第二次占领英山 县城。英山 苏区建立后,“因群众组织发展快,领导力量薄弱,六安中心县委从霍山抽调20多名干部前去工作”。

    霍山县苏维埃政府在其存在的两年另七个月的时间里,在国民党反动派多次疯狂围剿的艰苦条件下,顶住极“左”错误路线的干扰破坏,紧密依靠全县人民,贯彻执行了一系列代表工农利益的政策法令。组织了革命武装,开展了土改,进行了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建设,创建并巩固了完全新型的革命政权,显示了工农专政的威力,这对巩固和发展皖西革命根据地、支援红军作战、改善苏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等都起了巨大的作用,在安徽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