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史志研究 > 党史研究 > 党史人物

江求顺

发布时间:2014-08-28 10:05:16 审稿:裕安区委党史办 作者:张 平 浏览:2505 次
【字体大小:

 

江求顺,1909年生于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分路口镇街道(原横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1岁那年,由于生活所迫,他不得不去给地主张习之放牛。一天,他全家断炊,江求顺到他姨夫、当地的大地主家借粮。姨夫不但不借,反而当众骂他是穷鬼,连推带搡地把他赶了出来。童年的苦难,使江求顺从小就不满这不平等的世道。

192710月份,中共六安县委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开始整顿和发展党的组织,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及工农武装,酝酿发动大规模农民起义。这时,已经18岁的江求顺怀着改变旧世道的理想,经地下党员牛史(周建明)、牛角(周建培)介绍,毅然加入了少共队。

1928年冬,江求顺随皖西北根据地主要创建人毛正初打入六安县徐集民团内部,建立秘密组织,开展士兵运动,并伺机夺取敌人武器,举行武装起义。这年11月份,红色风暴席卷皖西大地,徐集民团起义爆发了。一天夜里,根据党的指示,江求顺和共产党员李家宽趁站岗之机,悄悄卸掉了7个团丁的枪栓,然后同民团内的几个农协会员假睡在床,严密监视反动民团头子和团丁。等到起义的枪声一响,江求顺带头冲进民团团部,开枪击毙了罪恶累累的团总朱晴川。起义军举枪对天齐射,30多个反动团丁被吓破了胆,乖乖地缴械投降。江求顺和农协会员及革命群众涌上街头,打土豪,捉劣绅,表现了极大的革命热情。由于他斗争性强,作战勇敢,很快被吸收为共青团员。

徐集起义成功后,由于这里距六安县城仅15公里,暂时无法建立红色区域,起义部队迅速撤往南岳庙一带开展游击活动,组织上决定让江求顺留在徐集坚持斗争。在江求顺的领导下,徐集的农民协会、赤卫队、少先队等组织,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江求顺在斗争中迅速成长起来。193010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又先后担任四区九乡少共书记和区少共书记兼模范营营长。6月的一天,驻六安的敌警备二旅一个团,向徐集进犯。已经担任四区区委书记的江求顺,得知敌人武器辎重全部驮在马背上,断定这是一支骑兵。他立即命令四区所有能来的农协会员、赤卫队员、少先队员,迅速前往大岭岗(徐集南侧)东、北、西三面埋伏,把县赤卫团73人组成的钢枪队部署在西面。下午1时许,大路上尘土飞扬,敌军来了。骄阳下,敌兵有的敞着怀,有的拿帽子当扇子,队伍中间是敌指挥官的轿子,后面是驮辎重的马队。当敌军队伍吹响休息号时,江求顺举枪鸣号,钢枪、土枪、土炮一起射向敌阵,长蛇般的敌军队伍一下被斩成几段。埋伏在山梁上的3000多名勇士一跃而起,高举着红旗,呐喊着向敌阵压去。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晕头转向。躺在轿子里的敌指挥官正要下令抵抗,江求顺和几个赤卫队员的枪口已经抵住了他的后脊梁。一个团的敌人未及抵抗,就被打垮了,残敌拼命逃窜。这一仗,打死打伤敌人200多名,生擒93人,缴获了大量枪支和马匹。

19323月,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总指挥率领下东征皖西,发生了著名的苏家埠战斗。当时担任六安县少共书记的江求顺日夜奔忙,发动各区、乡少共组织带领担架队、运输队、慰问队,源源不断地拥向苏家埠、青山店、韩摆渡一带,支援红军作战。4月中旬的一天,江求顺得到六安守敌派出一个团出援苏家埠的报告,心想:打敌援兵吧,身边只有赤卫团,主力红军一时难以赶到,兵力不足怎么办?他反复思考后决定:一定要不惜代价阻击敌人的援兵,保证整个战役的胜利!他一面派人给红军送信,一面部署阻击战斗。江求顺迅速找来五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和赤卫营长,一起察看了地形,将1000多名赤卫队员埋伏在百市集大路西面的大麻地里;把红十一师派来的一个机枪连部署在大路两边的坟地里,形成交叉火力,封锁大路;由苏维埃政府主席带领3000多名少先队员和群众在二线隐蔽。中午,骄横的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内。这时,枪炮声、喊杀声突然响成一片,东、西、北三个方向红旗挥舞,敌人喊叫着不得了啦,碰上红军主力了!”队形大乱。乘此机会,赤卫团和群众奋勇冲击,战斗只进行了1个多小时,来犯之敌1个团大部被歼灭,700多人被俘。江求顺和赤卫团积极支前参战,有力地支援和保证了苏家埠战斗的胜利。

19329月,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后,主力撤出皖西北,向鄂东北根据地转移。当时,留在皖西北的仅有4000多人的地方武装和两个红军团,还有2万多名被敌堵截未能转移的各级党政干部和红军伤病员。而敌人有8个整编师、两个独立旅,加上反动民团,兵力是红军的十余倍。他们妄图彻底消灭留下的红军,摧毁革命根据地。在革命根据地面临严重危难的关头,江求顺挺身而出,担任了皖西北道委政治部主任兼中共六霍县委书记。

在这十分险恶的形势下,皖西北道委在英山县土门潭召开会议,江求顺参加了会议。会议根据中央分局指示,成立了鄂皖工委,由郭述申任书记,委员有刘士奇、徐海东、江求顺等。102日,组建红二十七军,继续坚持鄂豫皖地区的斗争,江求顺任军政治部主任。

为了避敌锋芒,保存革命力量,寻机打击薄弱之敌,红二十七军随即开始了艰苦的转移。江求顺和其他军首长一起指挥部队,一面抗击敌人,一面掩护群众向英()()边境转移。109日,部队摆脱尾追的敌人,进至太湖县西南的趾凤河。江求顺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劳,一到驻地就组织随军的地方干部和群众开展打土豪的活动。疯狂的敌人又跟踪而至,妄图置红军于死地。军首长决定杀它个回马枪,挫一挫敌人的气焰。江求顺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他和七十九师师长徐海东以4个团的兵力,在趾凤河方圆20里摆下奇阵,迎击敌人。狂妄的敌人遭红军迎头痛击,伤亡惨重,慌忙占据红军阵地周围的高山,用重炮猛轰红军阵地。江求顺和徐师长商量后,决定由他俩分别带领一团和五团,乘夜晚攻占敌人的山头。夜色中,他身先士卒,指挥一团首先攻下四面的敌人阵地,尔后又向北扩展,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动摇了敌人的阵地。五团经过激烈争夺,也拿下了两个山头,与敌人逐渐形成对峙之势。天亮后,江求顺指挥各团全线出击。敌人顶不住红军的猛烈攻击,纷纷溃退。经过一昼夜的激战,红军歼敌一个团,缴获了大量的枪炮弹药。敌人遭此打击后,一个多星期不敢轻举妄动,使红军和群众赢得了宝贵的休整时间。

11月的大别山已进入严冬季节,红军薄衣单衫,忍饥挨饿,行军苦战,到达霍山县三里店。鄂皖工委开会总结了一个月来东线游击的经验教训。会上,江求顺提出转战中的最大困难是掩护2万多名地方干部和群众,目标很大,没有统一组织,建议重返皖西北根据地,得到工委成员的赞同。在紧张的准备过程中,江求顺深入到随队干部和群众中进行政治动员,向大家讲明了目前形势的严重性和斗争的艰苦性,指出我们生存的唯一道路就是战斗。他说,我们根据地军民都是钢铁汉,不是软骨头,暂时的挫折不能使我们动摇和后退。江求顺在开展政治工作的同时,和各地带队干部一起研究,挑选了1000多名同志补充到部队中,并对转移工作做了周密的安排。

向皖西北苏区的转移开始了。当部队行至磨子潭附近的淠河东岸时,敌第三十二师已经占据了西岸的大小山包,堵住了去路,而尾追的敌四十七师也包抄上来,占领了红军来路上的两侧山峰,将红军紧紧兜在河川峡谷里。红二十七军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全体红军指战员也面临着生死的严峻考验。江求顺同刘士奇军长、郭述申政委一起指挥部队突围。师长徐海东一马当先,率领部队像一支利剑向敌人冲去,用刺刀、手榴弹杀出一条血路。两岸敌人以猛烈火力封锁河面,江求顺组织干部群众和红军伤病员冒死渡河,一批倒下去又一批冲上去,他大声呼喊号召大家,冲垮敌人,跟随红军回苏区。渡过河的干部群众与开路的红军一起冲上西岸敌阵,山坡上的敌人陷入一片惊慌和混乱中,纷纷向下游溃逃。经过殊死拚搏,江求顺带领虎口余生的干部群众,终于突破了敌人的包围,朝着皖西北苏区行进。

1120日,鄂皖工委在大埠口召开会议,作出了重建皖西根据地的决定,并确定江求顺、吴宝才带二团留在皖西担当这一重任。自此,留下的红军和一批干部在江求顺、吴宝才的领导下,一面坚持对敌作战,一面着手恢复县、区、乡的党政机关和游击武装,使皖西人民在危险中看到了光明。江求顺非常重视地方游击武装的建设。19337月,他在红二团的基础上组建了三路游击师,并亲任游击师师长,带领部队活动于六安、霍山、霍邱地区,成为创建和坚持六霍游击根据地的主要力量。

19341月底,第三路游击师在大小马店一带消灭省保安团四个连,俘敌300余人。228日,江求顺、吴宝才等率领第三路游击师和三区战斗连,采取伪装战术,里应外合,镇外伏击,一举歼灭诸佛庵反动民团400余人,缴长短枪300余枝。三月份,第三路游击师等部,在莲花山某祠堂将正在开会的国民党立煌县特别书记陈士英等95名反动骨干和警卫人员全部歼灭;在独山、麻埠等地捉杀了两三百名反动乡保长、铲共队员,使反动民团受到沉重打击;4月份,第三路游击师到南岳庙活动,在查婆店镇压了反共队长等人,在黄家窑镇压了反共保长,拔除了狮子岗杨店小保队的碉堡等。

在六霍县委和江求顺的领导下,皖西苏区各级苏维埃政权和各种群众组织重新建立和恢复起来,红色区域不断巩固和扩大,革命武装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振奋,积极投入参加红军、支援前线和发展生产的热潮中。江求顺为创建和发展皖西苏区,倾注了满腔热情和心血。

19344月,红二十五军与红二十八军在金寨县的豹迹岩会师,合编为红二十五军,随即转移鄂东北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皖西北道委决定以三路游击师为基础组建新的红八十二师,林维先任师长,江求顺任师政委,继续坚持皖西北地区的革命斗争。

红八十二师组建后,首先接受了牵制敌人掩护红二十五军转移的任务。江求顺指挥部队连续向长竹园、四顾墩、叶家墩等敌据点发动进攻,五天内打了三个胜仗。敌慌忙四处调兵遣将,加强城镇的防卫力量。正在敌人忙得不可开交时,江求顺已率部赶到沙窝以南的高山寨,配合红二十五军后卫部队待机歼敌。敌一九师两个营从沙窝出来向红军追击。江求顺得知敌人不多,和师长商量后,决定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团团围住,先将敌杀伤消耗,然后从东西两面出击。一声命令,全师迅速展开。高山寨上霎时枪声大作,敌人前头的一个营伤亡过半,乱成一团,后面的敌人想逃却无路可退。这时,江求顺亲率二、三营向山下出击。战士们端着闪亮的刺刀,从两面冲向敌群,一阵白刃格斗,战士们的喊杀声和敌人的惨叫声响成一片。半个多小时后,将敌两个营全部歼灭,仅机枪就缴了20多挺。红八十二师胜利完成掩护任务后,又驰骋在赤南、赤城(今商城)、六安三块游击根据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到处巧妙地打击敌人,英勇地保卫着皖西北苏区。

5月,江求顺等率领红八十二师与红二十五军协同作战,积极向外线扩展新的根据地,开展群众工作,继续巩固和扩大皖西北的三块游击根据地,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路过青山时,利用反间计除掉了叛徒郭明志,并拔掉了西河口这个反动据点。同月,红八十二师在赤南的葛藤山附近,一举歼灭来犯之敌200余人,使敌人再不敢随意闯入皖西北中心苏区。7月,江求顺又率红八十二师攻占霍山的燕子河、西界岭、石头嘴、金家铺等敌人据点,消灭多股反动民团,逼近英山县城。

正当鄂豫皖根据地形势日趋好转时,鄂豫皖省委主要领导人对形势盲目乐观,提出要集中红军攻打敌人占据的重要城镇,调集红二十五军主力围攻七里坪,并命令红八十二师西进参战。江求顺认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七里坪是错误的,坚持抵制了省委的错误决定,没有攻打七里坪,继续留在皖西开展游击活动。

七里坪战斗失利后,江求顺又向省委建议,不能再搞军事冒险主义了。谁知江求顺坚持正确主张却招来了横祸。19347月,鄂豫皖省委代表来皖西北,用逼供信得来的所谓证据,诬陷江求顺是改组派反革命,撤销了他红八十二师政委的职务。这位曾为开辟六霍游击根据地,创建工农武装立下赫赫战功的年轻将领,尽管蒙受极大冤屈,仍对党忠贞不渝。他不能指挥打仗了,就拣最苦最累的活干,挑米、担水、做饭、打柴,从无怨言。他在战斗中被打散了,拖着绑缚他的绳索又找到部队。同年9月,江求顺在肃反中被错误杀害,年仅25岁。

直到1945年党召开七大时,江求顺得到平反昭雪,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恢复党籍、恢复名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