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人:王冶秋
征集人:许祖范、汪大根
时间:1960年5月9日
王冶秋,又名野秋。安徽霍邱人。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曾任共青团北京市委秘书、霍邱县委书记。1932年参加左联。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冯玉祥处任教员兼秘书。1947年后任北方大学、华北大学研究员。建国后,历任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长、局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顾问。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三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1927年11月,我从北京回到南京,在南京遇到了李何林、乔锦卿、宋日昌,我们于是回皖北寻找党的组织。之后我与李何林回到霍邱,这时霍邱还没有党组织,于是大家开会商议建立党组织,当时参加会议的有李何林、刘介华、袁新民、戴映东(即戴铸九)等,会议决定成立霍邱县党委、团委,县委书记刘介华,团委书记是我。1927年底我到叶集明强小学以教书为名进行党的工作。团的县委机关也设在这里。党的县委机关在刘介华家里,那时我们发展了第一批党员。
霍邱党、团组织建立之后,主要任务仍是寻找关系。当时缺少联络员,消息也比较闭塞,于是我们四处寻找省委,但一直没有找到。
1928年1月我们得知皖北特委已经成立,当时杨虎城将军还在阜阳,魏野畴是杨虎城部政治部主任,魏野畴是陕西最早的马列主义者,刘志丹、高岗都是他的学生,曾担任国共合作的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在杨虎城北伐时,他任杨部政治部主任,在国民党“清党”时蒋介石多次下令通缉魏野畴。为了不连累杨虎城,魏野畴便离开了杨部,在阜阳成立皖北特委,他任书记,乔锦卿刚与他接上头,就被任命为阜阳县委书记,太和、颍上、蒙城、正阳关、霍邱都建立了党的组织。不久,霍邱县委就加入了皖北特委,皖北特委对霍邱县党的工作有很大帮助。比如霍邱县在以前党员只二、三十人,在特委的领导下到1928年6月就发展到120人,发展很快。
皖北特委于1928年3月开过一次特委会议,各县党、团书记都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是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发动秋收起义,霍邱县委派我去参加会议,但因交通不便,途中耽误时间过多,到阜阳时会议已经结束了。在我们到阜阳的第二天晚上,魏野畴给我们谈了一个通宵,主要内容是传达、研究关于开展武装暴动的决定。从现在看来,这样的决定实际上是八七会议后,第一次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抬头,但在当时这次会议却给我们以极大的鼓舞。第二天我们回县分头去搞暴动。
1928年4月5日,皖北特委召开扩大会议,布置了皖北起义前的准备工作。由于党内出了叛徒,暴动提前于4月9日凌晨发动,驻守在阜阳城的十九军教导团起义士兵按计划点燃了起义的火光信号,并迅速占领了东门。但由于起义计划泄露,攻占阜阳城战斗失利,起义军撤离城区。转移到阜阳北乡王官集的一支队伍与农民赤卫队回合后,宣布成立安徽省第一个革命政权——皖北苏维埃政府。同时,成立了皖北工农红军。
新生的红色政权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围剿,工农红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起义队伍被敌军突袭溃散。魏野畴带着队伍撤退到太和县去开展工作。当他到太和时,敌人就设计串通一批土匪,大约有200人几十条枪,假装要参加红军。为争取这股土匪部队,扩大革命队伍,魏野畴带了两个随从去和土匪谈判,结果被敌人逮捕,遭到敌人的杀害。
阜阳暴动失败,除了没有计划周全外。其主要原因是未发动群众,未在群众中生根,是单纯的军事路线。这次暴动的规模很大,要不是路线错误,可能会取得胜利。毛主席曾说:“这次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点燃了皖北革命的烈火,四面八方的野火燃烧起来,创造了以后的鄂豫皖苏区,胜利真是来之不易啊!”他同时也对四九暴动的领导人魏野畴进行了高度的评价。的确,“四九暴动”建立了安徽省第一个红色政权——皖北苏维埃政府,其意义当然非凡。
阜阳暴动后不幸失败,霍邱县委认真地分析了本县当时的实际情况,认为发动武装起义尚缺群众基础,于是决定举行一次“文字暴动”,以宣传、威慑敌人。经过一番准备,全县于7月27日夜,统一行动,将油印的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新军阀蒋介石”、“打土豪分田地”、“打倒土豪劣绅的走狗孙庚山”、“杀死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拥护共产党”等为内容的标语、传单,散发和张贴到全县纵横二百余里沿线的集镇和较大村庄。有的沿河地方还用小木牌写上标语、刷上桐油,顺河漂流。王青士、李何林负责新店埠一带散传单,他俩装做过路旅客,睡在旅店户外路上,待别人睡熟后,把传单塞到旅客包里、怀里。王冶秋、李力果分工城关一带,他们除在大街小巷贴满标语外,还把传单塞到居民家里。河口集16岁的女青年姚克福家住警备队隔壁,她乘哨兵打盹之机,把标语贴在哨兵背上。白塔畈大地主王子敬门缝里塞了10多张传单,第二天早晨看到后,吓得他连忙到县政府报告,说共产党领导农民造反了,要求派兵镇压,劳苦大众看了欢欣鼓舞,县长张东野和警备司令孙庚山却被这突如其来的“文字暴动”吓得不知所措。市面上盛传昨晚来了几万共产党,土豪劣绅的日子不长了。全县一百多名党团员看到国民党县府机关乱作一团,大灭了敌人的威风,他们为在霍邱革命史上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兴奋。次日,孙庚山带领部队展开了全县大搜捕。以城关为中心,凡交通要道都派兵把守,城门加岗,对来往行人严加盘查。县委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决定由杨晴轩、李养泉等组成党的特别小组,坚持地下活动,其他县委成员和已暴露身份的党员、进步人士转移到外地,至此霍邱县委工作处于低潮和基本停顿状态,革命一度陷入低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