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史志研究 > 党史研究 > 党史人物

长征中的杨国夫

发布时间:2016-08-08 09:13:39 审稿:六安党史 作者:邓典厚 浏览:2756 次
【字体大小:

   

 

 

 

    杨国夫( 1905--1982),原名杨国富,安徽霍邱县洪集人。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师特务队分队长、连长、营长,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战斗中多次负伤。1932年10月,任红十师三十团三营营长,率部经历了新集反击战、土桥铺战斗、漫川关突围等恶战,1 2月顶风冒雪翻越大巴山,开始投入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4年秋在反敌“六路围攻”斗争中升任红三十军九十师二七〇团团长。

    1935年3月28日起,他率部参加红四方面军发起的强渡嘉陵江战役,开始长征。4月上旬,军长余天云率八十九、九十师北攻青川、北川、丹巴。杨国夫团直插甘肃碧口,抢占涪江上游的铁索桥,打垮守桥敌军,使兄弟部队顺利过桥,一举攻下青川、北川。由于张国焘放弃川陕根据地,大军向西南进发,担任掩护任务的二七0团刚准备从青川撤走,敌胡宗南等部就包围上来。二七0团只好抢占川甘边界的摩天岭主峰,依恃古代兵家遗留下来的寨墙打击敌人。山上荒无人烟,敌人围困数重,日攻数次,还动用飞机助战,想困死红军。二七0团指战员们饿了吃毛栗、野梨等山果,渴了就喝岩石缝中渗出的冷水与敌激战3昼夜后,杨国夫和师长汪乃贵发动战士们砍来许多葛藤,搓成绳索,趁拂晓敌人麻痹时,依次从悬崖峭壁上缒下深沟,突出重围。

    离开摩天岭,二七O团南下直奔茂县,过黑水,到达芦花与中央红军的三军团会合,接着担负向东对付岷江上游敌胡宗南部队的警戒任务。黑水河一带的反动土司宋仁和受国民党的挑拨和利用,与红军为敌,企图赶走红军。上级决定第九十师攻打宋仁和的老巢。二七O团攀登上险峻的瓦坡梁子,安排一个连在此警备,主力继续攻向宋的老巢。谁知宋仁和部凭其熟悉地形,于深夜突袭,使这个连的红军全部牺牲。宋军的挑衅,激起指战员们的极大愤慨,二七O团一鼓作气,打开宋家皇宫般的石碉城堡,缴获大量粮食物资。但战后,军长余天云追究牺牲一连人的责任,要枪毙团长杨国夫。师长汪乃贵认为这种处罚太重,就想了个缓刑办法,请求将此事交师部执行。幸在几天后,方面军总部决定二七0团1600多人编入红三军团,他才免去一死。

     红三军团经长途征战,损失很大,亟需补充。二七0团过来后,分编入军团直辖的4个团(2月间在贵州赖板凳整编时已取消师级建制),杨国夫担任营长。8月下旬,三军团从芦花出发,随右路军过草地并担任后卫,而杨国夫带的一个营又走在全军的最后,担任收容任务。草地上渺无人烟,气候变化莫测,特别是粮食奇缺,到后来连能吃的野菜也找不到,杨国夫只好动员大家煮皮带、皮马鞍吃。所幸该营在攻打宋仁和时缴获甚多,还留了几十匹马、骡,用来驮负伤病员和行李,最后缺粮时又杀了几头骡。经过6天的艰苦行军,终于走出了被称为绝境的大草地,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完成收容任务,并且全营仅减员二人,受到军团部的表彰,事迹被登在军部快报上。月底,三军团陆续到达阿西、巴西地区。稍作休息后,9月1 0日又开始北进,沿白龙江,经麻牙寺,走险峻的栈道,过天险腊子口,登岷山顶峰,于9月18日到达甘南岷县的哈达铺,告别了雪山草地。

    在哈达铺,北上红军7000多人改编为陕甘支队,红三军团改编为第二纵队。23日,杨国夫随部继续北上,连续急行军,当天到间井,次日到新寺,26日过鸳鸯嘴,27日徒涉渭水,打退敌毛炳文部的阻击,到达通渭县的榜罗镇。在全支队连以上的干部会议上,他聆听了毛泽东、张闻天、彭德怀等人的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北上陕北的目的。29日,部队进占通渭城,住进新奇而舒适的土窑洞。这一带曾是红二十五军活动过的地方,群众对红军都很欢迎和信任,部队也严格执行纪律,得到群众很大的帮助。但连日来,敌机不断侦察、轰炸,严重影响了红军的行军。为赶在敌人布置严密封锁前,部队又以战备姿态向东北疾进,在界石铺一带通过西兰公路封锁线,并缴获10余辆汽车的物资。10月7日,陕甘支队从固原县的张易堡出发,向长征中的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进发,当天翻过六盘山,在东麓青石嘴消灭敌骑兵两个连。后经白杨城、杨家园、洪德城、老爷山,于10月19日胜利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

    从过草地时起,杨国夫营一直担负后卫任务,而自哈达铺出发后,敌军各部骑兵或步兵总象甩不掉的尾巴,始终粘在红军的后面袭扰。杨国夫营时不时要停下来打退追敌,有时一天打十几次。当时因张国焘等人的挑拨和欺骗宣传,也因中央红军方面有“左”倾教条主义者的火上浇油,导致一、四方面军指战员之间有一定的分歧、隔阂和不信任。因而长征途中,杨国夫既有“将功赎罪”的想法,又要自觉维护两军的团结。要求原二七O团的指战员服从领导,紧跟中央,处处争先,作战勇敢,不当孬种,还打消了极少数人要拖枪回川北老根据地的想法。他们很快取得中央首长的信任,也与原红一方面军的同志打成一片,中央首长还经常与他们一起行军。在直罗镇战役中,他任十一团副团长,带一个连的战士担负警卫毛泽东的任务。在战斗紧张时刻,毛泽东令他率一个连投入战斗。他暗中留下三个精干战士警卫毛泽东,自率战士们翻过峭壁,从敌人侧背猛攻,很快与兄弟部队消灭敌军一个团。不久,他任十二团团长,参加了东征、西征,策应了二、四方面军的长征。 

    抗战时期,杨国夫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副司令员、山东清河军区司令员、渤海军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解放军第七师师长,率部进军东北,进行了山海关保卫战,这是东北解放战争的第一仗。后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第四十三军副军长,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战斗和辽沈、平津战役。建国后任江西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