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霍山县诸佛庵镇仙人冲村雷打石村民组山顶的一块墓地中,翠竹环绕,10位无名烈士在此长眠。墓地前方立着一块石碑,刻着“革命烈士之墓” 6个大字。墓碑上记载,1946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原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10位烈士牺牲于此。当地群众将烈士遗骸集中安葬,并对该墓进行了三次修缮。
清明前夕,为理清10位烈士的牺牲情况以及修缮过程,凭吊英烈告慰忠魂,近日,县委党史研究室室主任汤祖祥带领工作人员在诸佛庵镇原人大主席汪德炯、人大副主席孙家炜、金家湾村原村主任汪祥武的带领下,冒着蒙蒙细雨来到该镇进行了实地寻访。
据汪祥武介绍,听父辈们说,1946年端午节时,大雾弥漫,一支解放军部队来到诸佛庵镇金家湾村(现属仙人冲村金家湾组)准备向落儿岭方向前进,在金家湾村雷打石岗头与从落儿岭方向赶来的国民党军队猝然相遇。国民党军队居于上方,我军处在下方劣势。两军相遇激烈交火,解放军战士当场牺牲10人,伤20余人。因寡不敌众加之地形不利,我军被迫转移。受伤的20余人在金家湾老百姓的掩护下,分散到各家养伤,伤愈归队。后来,当地百姓把牺牲的10名战士就地掩埋了。
1971年,在金家湾村民汪发举、汪发强、程中瑞等牵头下,金家湾10个生产队,每队出具一口简易棺材,将烈士遗骸挖掘出来装进棺材安葬在金家湾雷打石岗头,并立碑纪念。当时的碑文就是汪祥武的父亲汪发厚(金家湾小学原校长,现已逝世)书写的。2000年3月,原桃园河乡人民政府、金家湾村委会第三次修缮了烈士墓。
烈士墓上有一小段碑文简单记录了这段战斗历史。周围群众也只知道这里葬的是革命烈士,至于姓甚名谁?来自何处?以及当年的更多细节却鲜有人知。但他们英勇的事迹却被后人铭记!
今天,这10位烈士安眠于这郁郁葱葱的大美竹海,当年的战斗旧址——金家湾山脚下已变成了美丽的画家村。寻访金家湾烈士墓后,我们沿着诸佛庵镇新修建的红色旅游通道,实地查看了刘淠西故居修缮进展情况,瞻仰了石家河革命烈士陵园。在与诸佛庵镇同志的交谈中,我们对该镇的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刘淠西故居布展等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