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支持金寨县县革命博物馆扩建,丰富博物馆的馆藏文物,2017年8月1日下午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金寨籍老红军杨朝宗同志子女杨渝泉夫妇和妹妹杨幼琪一行从四川返回故乡,向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捐献革命文物:(1)缴获的国民党军上校所配的“中正剑”1枚;(2)杨朝宗同志1958年3月为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提供医疗健康服务时所穿大衣;(3)华北解放纪念章1枚;(4)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夏爱和(2010年12月晋升为少将军衔)提供的一套军装。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馆长汪家广同志向客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客人转发了中共金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捐赠证书。县红研中心副主任胡本昌同志向客人赠送了《金寨县红军史》和《红二十五军从金寨到陕北》等书籍。
参加捐赠仪式的有:中共金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仁衮、金寨县文广新局局长黄劲松、副局长张静辉、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馆长汪家广、县红色文化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胡本昌、金寨县南溪镇文化站站长吕祥峰。
附:
杨朝宗同志生平:杨朝宗(1916.7.15—2002.2.21),金寨县汤家汇镇竹畈村杨家湾人,幼小时跟随父母迁至湖北省黄安县箭厂河乡(今河南省新县箭厂河)生活。1928年,杨朝宗同志在红安县参加童子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1936年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军培养的第一批医疗卫生技术骨干。
在革命战争年代,杨朝宗同志先后担任过红25军吴焕先、徐海东同志的勤务员,中共鄂豫皖省委组织部的勤务员、机要员,红四方面军总医院药剂员,红25军医院司药、医生,红25军75师卫生队长;八路军115师344旅卫生处长,129师卫生部干部所、2所、4所所长,1940年入129师卫生部医生训练队及野战卫生学校学习2年,后任延安中央医院医生,1945年任八路军129师第2纵队卫生部医务科科长,冀南军区卫生部科长,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卫生处医务主任兼所长,八路军129师771团卫生队长,新编第四旅医院院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卫生部医政科长兼医疗队长,晋冀鲁豫军区卫生部医疗队长,笫二野战军卫生部后方总医院院长(下属10个野战分院,每个分院下属3个野战卫生所),江汉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南京市军管会卫生部军事代表。据八路军129师、第二野战军战地卫生资料统计:1937年至1953年,15年间所部卫生系统共收治伤病员118万多名,归队率达75%以上,为保障我军的战斗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杨朝宗同志1934年11月随红25军长征。曾与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柯棣华、马海德等共同战斗与工作过,并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1949年,杨朝宗同志曾被第二野战军首长刘伯承、邓小平上报中央军委周恩来,选派为我军赴东北(苏联)学习的医疗卫生技术骨干。
建国后,1950年4月,杨朝宗同志由第二野战军卫生部转业到地方工作,任川东军区卫生部部长兼川东行署卫生处处长,川东行署卫生厅厅长;1950年5月在重庆,他在跟随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的华东野战军第一后方医院卫生学校的基础上,创建了西南区川东医士学校(现为重庆市职工医院),兼任首任校长,为四川地区培养了大批医务管理干部和医疗卫生技术骨干,为重庆市和四川省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52年调任四川省卫生厅第一副厅长,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兼四川省委文教办副主任,四川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四川省血防办公室主任等职务。
“文化大革命”时期,杨朝宗同志受到迫害和监押。得到马海德先生(卫生部顾问,医学博士,建国后第一位加入中国籍的外籍人士)的亲切关心。
1983年,杨朝宗同志离职休养,享受正厅级待遇。
2002年2月21日,杨朝宗同志在成都市病逝,葬于四川省巴中市“红军将帅碑林”陵园。享年86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