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上午,市委史志室主任张士华主持召开2021年第17次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暨《江苏、浙江的干部是如何突破常规的?》专题学习研讨会。全室工作人员集中学习了《决策》杂志关于“东向取经”系列文章和市委叶露中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县处级干部和科室负责人以“对标沪苏浙,我们怎么办”为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开展热烈研讨。
与会同志研讨认为,江浙干部活学活用政策、敢于突破常规、锐意创新赋能,关键在于眼光高,见事早,目标准,行动快,思路活,方法灵,在示范中敢闯敢创,在落实中敢拼敢争,始终保持干事担事的狼性和为事成事的锐气。相较于我们,“最大的差距是思维的差距,最大的短板是能力的短板”讲到了痛处、点到了要害。对此,室二级调研员陈道明深有感触。他联系前些年在浙江绍兴挂职和在江浙闽驻点招商的经历,在给与会同志分享四篇《印象绍兴》系列调研报告后,发言指出: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敢于突破是江浙人的鲜明精神品质,由此真正营造了不限制、不争论、不折腾、不摇摆的发展环境,让社会主体的活力竞相迸发;而一直以来的“四千精神”俨然成为江浙区域的文化特质,“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困难找借口”成为社会共识与共为,人人在其位、尽其责,能干会干,干就干成,形成了浓厚的争先进位发展环境。“环境就是竞争力、生产力”,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张士华在总结发言时指出: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市第五次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只争朝夕、争先创优、奋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了时代最强音。在此关键时期,市委要求开展“东向取经”专题研讨,正当其时,意义重大。“对标沪苏浙,我们怎么办?”首先必须在思想观念上解放到位。要清醒认识当前形势,进一步增强压力感、危机感,紧密结合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结合干部思想实际、工作状态实际,切实做好思想转化、行动实化的大文章,真正把对标对表的成效体现到六安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上。一是把握大势、认同角色。把工作当事业,把岗位当舞台,开动脑筋、解放思想、拉高标杆、奋勇争先,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经常进行战略思考,研究形势、分析问题,充分发挥史志部门“资政”作用。二是对标先进、保持敏锐。对标学习江苏、浙江干部活的思路、拼的精神、钻的劲头、争的意识。既要潜心研究、修史编鉴,又要走到前台、宣教育人,时刻保持敏锐性,紧跟时政热点,紧随时代步伐,把红色资源当活水源头,把红色场馆当宣教舞台,把史志著作当生动教材,推动史志工作时代化、大众化,充分展现职责担当。三是找准目标、创闯突破。坚决摒弃“自我良好”的错觉,敢于把自己放在全省、全国中去比拼、去排位。围绕中心工作,立足主责主业,明确工作目标,坚决破除思维定势、路径依赖,抢抓机遇,不等不靠,找准六安史志事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不断擦亮六安红色精品品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