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实现区域性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7月,红28军率先发起与国民党代表谈判,在南方15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中,较早与国民党地方军政当局谈判成功,并签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定,实现了区域性第二次国共两党的合作。由红28军和鄂豫边的红军游击队等改编的新四军4支队,于1938年4月东进皖中抗日。5月,4支队指挥机关进驻舒城县高峰乡东西港冲。5月12日,4支队一部在巢县蒋家河口首战告捷,打响新四军华中抗战第一枪,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接着,4支队又在舒城南港、六安椿树岗、肥西半个店及舒桐边大小关、棋盘岭等地进行大小战斗27次,成为江淮敌后抗日的主力军。
新四军4支队纪念碑
成为安徽省暨大别山区抗日中心。由于日军大举侵略,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于1938年1月由安庆迁至六安,1938年6月又从六安迁至立煌(今金寨县)金家寨,国民党21集团军及豫鄂皖苏游击兵团总部也驻在立煌境内。中共中央和长江局从延安、南京、武汉等地选派大批干部到皖西开展工作,加强党的组织和抗日武装的建设,先后成立中共安徽工委、安徽省工委、鄂豫皖区委和皖西省委,推动成立并实际领导统一战线组织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实行全民总动员,形成了空前规模的全面抗战的大好局面。皖西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基础,成为安徽省及大别山区抗日的指挥中心和活动中心。
安徽省动委会成立地旧址——六安文庙
1938年夏秋间,日军10余万兵力取道六霍、包围武汉之时,国民党军正面阻击,新四军4支队深入敌后,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积极参战、支援,使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霍山鹿吐石铺之战毙日军1370余人,是安徽抗战歼敌最多的一次战斗。六安军民在境内共歼日军4000多人。董必武、叶挺、张云逸等领导人曾到六安视察指导工作。皖西军民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共安徽省工委、鄂豫皖区委旧址——金寨县花石大湾村汪家老屋
培养和输送了大量抗战和建设人才。国共两党举办了各类型、各级别的干部培训班。对各种干部训练班,中共都积极发挥作用,参与教学、训练和管理,向进步青年讲解民族民主革命道理,进而发展一些共产党员。据负责大别山地区中共地下工作的张劲夫说:当时有党员4万人,大部分以国民党军政人员的公开合法身份参加抗日工作,其中多半活动在皖西。从大别山出发的新四军4支队开辟皖中、皖东抗日根据地,为建立皖江、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打下了基础;在皖西受到培训和锻炼的各类干部和人才不断被派往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其中在1939年冬到1940年春,仅动委会系统就有3000多名干部和工作人员撤到皖江、淮南和淮北等地区,开展抗日斗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