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寨县立足“两源两地”定位,采取多种形式,赓续红色血脉,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示范。
渗透式传承。几年来,金寨县委史志室等发表100余篇宣传金塞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的文章,编纂出版《红色金寨》《军旗猎猎》《将军县的初心故事》《将军县的红色记忆》等20余部红色书籍,广泛宣传金寨。
展览式传承。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定期到革命遗址遗迹、革命博物馆、烈士纪念塔等红色场馆参观学习,通过看展陈、听讲解、忆往昔,接受教育、获得启迪。
注入式传承。把革命传统教育、红色基因传承纳入全县中小学校思政课的重要内容,全县统一编写4套红色教材、明确教学要求。以县委史志室等单位为主体组建红色基因传承服务队和红色教育宣讲报告团,广泛开展“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不断扩大红色文化受众面、影响力。
屏幕式传承。通过广播、电影、电视、网络、微电影、微视频、抖音、快手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把承载着红色基因的革命历史、革命人物、革命故事等制作成群众和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声像读物,让他们在欣赏红色文化精品的过程中受感染、受教育。
熏陶式传承。近年来,组织开展了纪念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70周年以及立夏节、六霍起义胜利90周年等系列纪念活动。大力实施“红色+”工程,在基础建设、日常生活等各类细节中融入红色元素,营造浓厚的红色氛围,实现沉浸式体验。
借梯式传承。与有关高校、科研院所、部队、影视公司等加强合作,深度挖掘整理金寨红色历史,打造一批有较强影视力的红色精品佳作。相继上演、播放了《大别山之恋》《八月桂花遍地开》《上将洪学智》《十万英烈铸两源》《金刚台上妇女排》等大型歌舞、电视连续剧等,收到了事半功倍、亮点纷呈的效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