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16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同志视察金寨,指示要“做好新形势下金寨红军史的搜集、整编、研究工作”。省委、市委、县委领导对此高度重视。随之,金寨县于2003年9月18日成立了金寨县红军历史研究会,任命时任县委副书记周其成同志为会长。这是全国第一个专门研究红军历史的研究会。
二十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下,金寨县红军历史研究会(以下简称红研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金寨红军历史,广泛征集资料、深化历史研究、弘扬红军精神、繁荣红色文化、服务金寨发展,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丰富金寨红色文化内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服务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过去的二十年,是红研会不断发展、攻坚克难的二十年,是全体会员勇于担当、奋斗奉献的二十年,也是金寨红色文化研究成果推陈出新、影响深远的二十年。
这二十年,是红军历史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成果极为丰硕的二十年。
红研会成立之始,克服重重困难,立即投入金寨红军历史研究之中。经过编纂人员的艰辛付出,计50万字的《金寨红军史》于2005年9月16日正式出版,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出版座谈会。《金寨红军史》较全面真实地记述了金寨红军队伍的孕育、诞生和发展的过程,反映了金寨红军在鄂豫皖主力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形成、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地位与重要作用,反映了金寨红军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的重要贡献。《金寨红军史》第一次明确将金寨定位为“鄂豫皖边区大革命武装起义的主要策源地和爆发地”“鄂豫皖主力红军的主要诞生地和组建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发源地。”《金寨红军史》的出版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中央、省、市、县领导和金寨籍老红军、老首长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为“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的定位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金寨红军历史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再版的《金寨红军史》,荣获安徽省党史系统科研成果二等奖。
《金寨红军史》出版后,红军史研究工作不断深入。特别是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金寨后,红研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金寨重要讲话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为主题主线,全方位推进红军历史研究工作。
在红军队伍研究方面,寻找出在金寨组建、重建的红一军第三师,使金寨的主力红军队伍增加到12支。相继出版了《燎原星火》《红军源》《红二十五军从金寨到陕北》《热血忠魂——金寨与红二十八军》《军旗猎猎》等红军历史研究系列专著。同时,加强在我县组建的红军队伍与人民军队的发展研究,梳理出一批在金寨诞生的主力红军队伍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渊源关系,为我县开展双拥活动、推进军地共建、开展“双招双引”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人物研究方面,开展了对洪学智、皮定均、徐立清等开国将军和丁国钰、王文等地师级以上干部人物研究。2011年配合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开展《洪学智将军纪念文集》《洪学智传》的组稿工作,并配合做好《上将洪学智》专题片、电视剧的拍摄工作。在权威刊物、网站等媒体上发表了大量有关徐海东、洪学智、徐立清、皮定均、王文等多位红军人物的研究文章。编写了《金寨有个红军村》《金寨红军烈士墓园英名册——丰碑》等书籍。积极收集整理革命烈士资料,编写了《金寨革命烈士名录》,为全县烈士褒扬和纪念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还开展了与金寨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研究,出版了《江上青与金寨》一书。
在基础性研究方面,参与《八月桂花遍地开——红色金寨书系》(共10册)编写工作,书稿已送交安徽人民出版社;编写了《红色印迹——金寨县革命遗址集萃》,为红色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奠定了基础。同时,红研会不断加强革命史基础性研究工作,开展了革命史基础性研究有奖征文活动,填补了一批历史空白,党史军史基础性研究呈现良好势头。
这二十年,是红色文化宣教取得突破性进展,效果极为显著的二十年。
红研会积极利用好红军历史研究的成果,广泛深入开展以弘扬红军精神、大别山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党史军史宣传教育活动。一是举办专题讲座。据不完全统计,二十年来,先后给省内外党员干部、解放军官兵、青年学生等不同群体作金寨革命史、红军史等专题报告,受教育者达600多万人次。二是参与摄制电视片。2006年参与了电视专题片《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总撰稿和拍摄工作。该片于“八一”期间在央视七套播出,这是我县第一次通过中央电视台系列宣传金寨的红色历史。2010年,红研会与县电视台合作,开办《金寨大讲堂》节目,系统讲解金寨红军史,共录制节目20期,时长10多个小时,受到县内外观众的欢迎。2012年,完成了文化部全国文化共享工程项目第一部宣传金寨红军将领的电视专题片《红星闪闪耀中华——安徽金寨英雄谱》的脚本撰写和摄制工作,该片由省图书馆在网络电视上播放,在省内外产生良好反响。2019年,参与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讲武堂《丰碑——十万英烈铸两源》节目的摄制,参与省电视台电视专题片《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拍摄,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大大提高了金寨的知名度。三是出版读物。编写出版《红色金寨将军故乡》简明读本,印刷赠阅全市各县;按照县委组织部要求,承担编写了《金寨县党员干部革命传统教育简明读本》,分发全县党员干部,并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示范教材上报省委组织部。此外,还编写出版了《红星闪耀》系列丛书;会员单位金寨干部学院(县委党校)和县委史志室立足职能,编撰出版了《将军县的红色故事》《将军县的红色之源》《中国共产党金寨大事记(1921—2021)》等多部红色书籍。近十年来,基本做到年年都有新书问世。四是发表文章。粗略统计,红研会会员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宣传金寨红色文化的文章逾千篇。通过大力宣传,金寨的知名度空前提高,慕名而来金寨参观、培训、旅游的越来越多。
这二十年,是资料征集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基础不断夯实的二十年。
红研会始终坚持内查外调,广泛收集资料。红研会成立之初,为开展好研究会工作和编写好金寨红军史,积极组织参与红军史编写人员广泛搜集、查阅县内现有的相关资料,走访有关知情人士,并采取函调、外调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资料收集,派员分赴延安、西安、重庆、北京、武汉等地搜集、整理资料;配合市委党史研究室完成洪学智情系家乡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参与完成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有关资料的征编工作。2006年至2007年,红研会针对金寨籍老将军、老红军年事已高、逐年减少的实际,多次组员到北京、沈阳、广州等地采访老红军及其亲属,收录了大量珍贵的照片、文字和音像资料;在完成对《金寨红军史》编写出版的资料收集、建档并移交档案部门后,结合修志工作,对我县红军干休所老红军个人档案进行了整理,收集了一批金寨籍在外老红军的资料。2009年,红研会组织考察小组沿着当年金寨红军撤离鄂豫皖苏区西征入川的路线,抵达川陕根据地核心区——四川巴中、南江、通江一带,寻找红军遗存,感受红色文化,并到解放军13集团军驻地征集军史资料。历时八天,行程万里,共征集到资料近500万字、图片资料200多幅,进一步丰富了我县红军史资料。红研会还参与联系并与县博物馆一起赴福州接受皮定均将军遗物捐赠;2012年,红研会通过电话、走访等方式收集到刘殿英、肖选进、周世觉、杨广元、徐启文及本县一些没有掌握的老红军的资料;还多次派会员到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安徽、湖北省档案馆和图书馆查阅有关档案资料,收集到图片逾千张,文字资料数千页。同时,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由会员单位县委党史县志档案局牵头负责,收集到丰富的红色文物和资料。这些资料的搜集,为深化红军历史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二十年,是服务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进奉献的二十年。
二十年来,红研会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优势,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推进红旅融合,助力旅游发展。立足丰厚的红色资源,积极参与红色旅游新业态新场景构建。红研会协助申报完成了红色旅游建设规划项目编写工作;参加了金寨革命烈士纪念塔整修工程的设计、创意等工作,牵头组织修改了纪念碑文。积极参与县革命烈士陵园二期、红军纪念堂、博物馆、红25军陈列室、红28军重建旧址、鄂豫皖红军纪念园、长山冲红军墓群整修、洪学智将军纪念碑、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等重点工程改造建设,参与编写金寨红色旅游解说词,做好金寨导游讲解员红色知识培训工作。红色资源优势正加速转化为绿色发展的经济优势。
参与“双拥”工作,助力军地共建。红研会设法找到了与金寨诞生红军队伍存在血缘关系的解放军7个集团军,参与慰问活动,并参与接待部队的回访。坚持做好老红军及亲属回家乡探亲接待工作,协助做好肖选进、刘殿英、曾绍山等多位老红军骨灰回乡安葬工作;并参与做好洪学智、皮定均、陈先瑞、陈祥等开国将军诞辰百年的纪念活动。
传承红色基因,助力示范创建。为将我县建设成为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县,红研会参与实施县革命烈士陵园红色基因库项目,摄制完成了10个4K高清红色故事,并融入相关系统,覆盖了安徽省123所高校,助力150多万名师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参与编写出版了“红苗工程”《红色基因库试点项目·金寨县红色故事系列绘本》(一套10册),并参与编写《红色金寨(青少年版)》《红色金寨(高中版)》等4套系列读本。还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红色文化研究保护利用的建议》《关于兴建部分烈士纪念设施的建议》等多项建议,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得到了采纳,充分发挥了参谋建言作用。
此外,红研会还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参与接待习近平、吴邦国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市和国家部委等领导来金寨考察。尤其是我会参与接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当面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是红研会的莫大殊荣。
二十年来,红研会会员在没有报酬的情况下,自觉利用休息时间,义务从事红军历史研究和红色文化传承工作,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圆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二十年来,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领航定向、科学指引,是做好工作的根本;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团结协作,是做好工作的保障;红研会会员的勤勉务实、无私奉献,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今后,红研会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再接再厉,埋头苦干,不断开创金寨红军历史研究新局面,为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绿色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