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史志研究 > 党史研究 > 党史人物

丰乐河岸边的山菊花——中华女英烈 汪孝之

发布时间:2014-06-05 08:05:17 审稿:六安党史 作者:李永德 浏览:2419 次
【字体大小:

    在皖西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曾涌现出多少仁人志士!丰乐河岸边的女英烈、冇牛岗起义领导人汪孝之,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撒热血,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汪孝之,又名汪林务,1890年底出生于舒城晓天猫儿岭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靠父亲挖草药为生,从小无人照应,便跟着爸爸上山挖草药。年幼时,在人家里做过童养媳,因忍受不了封建礼教的束缚,16岁那年,逃离婆家,流浪到六安埠塔寺一带,靠讨饭为生。因她懂得一些中草药治病知识,为当地老百姓治好不少病,受到群众的赞赏,大家都褒称他“仙姑”。她为六安施家桥草皮塘豪绅郭祥斋的母亲治愈了多年不愈的疑难杂症,郭母认她为干女儿,并给她盖了房子,拨给五六石田地,雇人帮她耕种。不久,人面兽心的郭祥斋乘机霸占了她,使她再次沦入黑暗的笼罩。
    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领导全国人民走上了“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鄂豫皖边界地区的黄麻起义后,上级党组织决定在六安、舒城边界地区建立党群组织,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春,六安少共团员高伯民、马霖等人,在六安南官亭一带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当时的草皮塘窑厂有窑工近百人,人员集中是发展党群组织十分有利的条件。党组织了解到汪孝之出身贫寒,乐于助人,为群众治病,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便派高伯民、马霖去井上庄做汪孝之思想工作,在党组织的帮助教育下,汪孝之懂得了革命道理,于1929年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汪孝之暗地发展窑工和贫苦农民加入党组织和农协会。不久,草皮塘党小组成立,她担任党小组长。1930年党小组扩建为支部,她担任党支部书记。
    汪孝之根据党的指示,利用她行医和地方豪绅干亲的身份,日夜奔走在丰乐河两岸,深入窑场工棚和农户,与窑工和农民促膝谈心,耐心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动员他们组织起来,开展革命斗争。经过她的艰苦而细致的发动,仅仅几个月,六安的埠塔寺、九十铺、张家店、施家桥、陈家河和舒城的张母桥、干汊河、下五显一带都相继成立了农民协会。六安的埠塔寺、草皮塘、冇牛岗等地的农民和窑工几乎都是农协会员,舒城的张母桥等几处就有农协会员四百多人,连当地的小学教师、手工业工人和小商小贩都被争取加入农民协会。
    皖西根据地建立后,根据实际需要,汪孝之的家被上级党组织确定为苏区与外地联络的一个交通联络站。苏区派人到上海党中央工作,或党中央派往苏区工作的同志,不少人取道思古潭,经过汪孝之的家,再化装成江湖艺人或小商小贩,在这个秘密交通站接头、聚会。为了安全起见,汪孝之买来叫鸟八哥,经过精心训养,起到了放哨报信的作用。
    1931年5月,根据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上级党组织决定成立六霍县委,负责领导六安、霍山、舒城的白区工作,潘臣被推选为县委书记,汪孝之被推选为县委委员。从此,她肩上的担子重了,工作也更加努力。汪孝之在新的形势面前,开始学习军事知识,苦练射击本领。在此期间,皖西北特委常委吴宝才带领一支游击队活动在六舒边界,汪孝之组织农协会员主动配合,先后袭击了张母桥等地,镇压了反动保长,击溃了“铲共队”,打击了反动势力。
    在斗争的实践中,汪孝之越来越成熟了。1931年农历正月十五,六霍县委在六家岭的陈久洪庄子夜里召开各乡赤卫队会议,散会已是鸡叫三更。六霍县委委员李少佰散会后,去表叔家吃饭,不幸被九十铺铲共队长刘敬之逮捕,押到双河镇。敌人费尽心机,软硬兼施,想从李少佰口中得到地下共产党的情况。他守口如瓶,宁死不讲,敌人毫无所获,气急败坏,将他押到冇牛岗的观音庵杀害。当乡亲们见到少佰遗体后,个个义愤填膺,要求活捉铲共队长刘敬之,为李少佰报仇。李少佰是汪孝之首批发展的农协会员、共产党员,如今战友牺牲,何尝不想为战友报仇雪恨呢?她强压怒火,告诫大家不要感情用事,要选择好时机,做好举行武装暴动的准备,为烈士报仇。
    1932年3月,红四方面军为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东征皖西,集中优势兵力,将敌人两个旅六千多人围困在苏家埠一带。为了支援苏家埠战役,牵动地方反动势力,皖西道委指示六霍县委,由汪孝之具体领导组织,在冇牛岗一带组织农民暴动。
    4月25日,在县委特务队的密切配合下,冇牛岗举行了武装暴动。当天还没亮,她就起身转遍几个庄子,看看饭菜、茶水等后勤工作安排情况。她和宋指导员登上高坡,眺望四方,地平线上已托起一轮红日,驱散晨雾。汪孝之向东南方向望去,只见一面红旗正穿过松林草地,向冇牛岗飘来了。草皮塘、埠塔寺赤卫队队员们有的扛着长矛、钢锥、铁叉,有的握着大刀、斧头,神气十足地开来了;九十铺、陈家河、施家桥的赤卫队相继从东边、西边、北边开来。四个支队刚汇合,南边的张母桥赤卫队也扛着红旗,参加冇牛岗暴动来了。
    为了确保冇牛岗武装起义胜利,中共皖西北道委立即拨给120支钢枪,由储德胜率领特务队,带着钢枪与汪孝之会合。根据上级指示,汪孝之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六安二区苏维埃政府,将起义武装改编为六霍游击大队。正在开会时,突然枪声四起,铲共队长刘敬之带着500多个地主武装从三面包围上来。汪孝之当机立断,一面命令邵正宏带人把数十面红旗插遍冇牛岗迷惑敌人,一面由宋指导员指挥特务队员和200多赤卫队员,集中火力,掩护群众突围。敌人见漫山遍野红旗飘扬,不敢冒然行动,只是乱喊乱叫。宋指挥员见西南方敌军较弱,集中火力打开缺口,汪孝之乘机带群众冲出重围。敌人死盯特务队和赤卫队员不放。在敌众我寡的危急关头,特务队和赤卫队员勇猛地与敌人拼杀,多次打退敌人的冲锋。敌人气急败坏,纵火焚烧沿途十几里路数百户人家。敌人集中兵力将我特务队员围在小山包上,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宋指导员带着几颗手榴弹,手握盒子枪,纵身跳上小坟包,命令:“同志们,我掩护,你们赶快撤下去”。说罢,瞄准敌人,扔下几颗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把接近我军的敌人压了下去。接着又向敌人连发数枪,吸引敌人的火力。特务队和赤卫队员趁势冲出了包围圈,安全地转移了。但是宋指导员因掩护大家转移却壮烈牺牲了。
    安全转移的特务队和赤卫队员与汪孝之率领的部队会合后,沉重地打击了月牙塘一带的敌人,连续缴了张大院、丁家圩、思古潭等地主武装,镇压了地主恶霸和反动分子,没收了地主恶霸的银元、粮食和布匹。至此,几经周折的冇牛岗武装暴动取得了胜利。
    1932年6月,蒋介石向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9月,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汪孝之带着参军的青年、红军家属和农协会员数百人去麻埠参加主力红军,途中遭敌人堵截,部分同志冲破封锁,追上西行的红军部队,剩下的由汪孝之带回家乡,继续开展革命斗争。
    1933年4月21日夜间,汪孝之参加特支党员代表大会后,来到井上庄孙正贵家里,准备找有关同志研究工作,不料,被隔壁的地痞周则友知道,向国民党乡长陈久龙告密。次日,陈带30多匪兵包围了井上庄,将正在耕田的孙正贵抓去严刑拷打,逼他说出汪孝之的下落,遭到了孙正贵的拒绝。陈匪恼羞成怒,狂叫如交不出汪孝之,要把这一带杀个鸡犬不留,烧个草木不剩。正当敌人要下毒手、乡亲们要遭祸殃时,只听晴空霹雳般的声音——“不许动乡亲们一根毫毛!”汪孝之庄重从容地出现在敌人面前,目光横扫了一下身边的匪徒,返身走进彭光奎家梳头、洗脸,然后转身来到庄前,凝望着她多年生活战斗的村庄,默默地向乡亲们告别。当天被敌人押到张家店,次日,汪孝之慷慨就义。消息传遍丰乐河两岸,周围的群众久久沉浸于悲哀之中。
    汪孝之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唯一的女性武装起义领导人。她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事迹,被载入《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华英烈大辞典》、《中华女英烈》等图书文献,将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