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史志研究 > 党史研究 > 党史事件

皖山依旧展红旗

发布时间:2014-06-24 08:26:22 审稿:六安党史 作者:尔明 浏览:3632 次
【字体大小:

194510月中旬,一支300余人的队伍渡过巢湖,向大别山疾进。这时,驻庐江、桐城和舒城的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企图将这支队伍消灭在大别山外围。

这支队伍就是新四军七师主力撤离无为后,由留下的沿江团两个连和皖中军分区手枪队组成的皖西大队,在中共皖中地委副书记兼大队政委桂林栖和大队长钟大湖率领下,转移到大别山区打游击,以牵制敌人兵力,配合全国解放战争的主战场。皖西大队一路疾奔,一路苦战,从平原地区打到山区,直到舒桐边界的二姑尖,进了深山密林,才甩掉敌人。

大别山是鄂豫皖红军的根据地,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地理条件。皖西大队进山后,很快就找到中共舒桐潜工委及其领导的游击队,成立中共皖西工作委员会,直属华中分局领导;确定以舒、桐、潜三县边区为活动中心,部队分散活动,向周围发展;各地小股游击队坚持原地斗争,如杨启文、张海两支游击队继续活动于舒城的安菜山、晓天、龙井关一带。

国民党当局非常惊慌,立即在皖西地区部署桂系一个正规师,配合以大批反动地方武装,对皖西大队疯狂“清剿”,四处追袭。11月间,皖西大队在潜北彭家河遭敌人夜袭,电台马达丢失,失去同上级的联系;分散活动的队伍也相继受损。皖西工委决定派张有道、刘健民率一个排到湖北找新四军五师求援。接着,桂林栖也到苏北向华中分局汇报工作。

这时,皖西大队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敌人一面加紧军事“清剿”,到处设立流动哨、递步哨,大小碉堡遍地林立,特务队、巡逻队往来不息,昼夜搜索、追袭;一面加强保甲制度和特务活动,大肆破坏中共地下组织,疯狂惨杀和迫害新四军家属及革命同情者,企图割断皖西大队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部队整天行军打仗,缺乏弹药,风餐露宿,吃不上饭,经常以野菜粗玉米充饥,天寒地冻时还身穿单衣裤,又得不到上级指示和敌情通报。许多地下党员、军烈属被迫流落他乡,基本群众也不敢接近皖西大队,使部队失去联系群众的中间环节,无法在一地立足生根,有如断线风筝飘忽不定。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皖西工委对留下坚持的部队进行集中整顿,教育干部战士不灰心不丧志,坚定革命信念,以百倍勇毅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

19463月底,刘健民终于带回五师师长李先念的亲笔信。皖西工委和皖西大队按李先念来信指示积极开展工作,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广泛进行群众工作和统战工作,侦察敌情,坚持斗争,尽快在皖西大别山区站稳脚跟。

19467月,新四军二师、五师的部分武装分别突破敌人重围,与皖西大队会师。但大批敌军也跟踪而至,围攻并进占山区我游击根据地。根据华中分局指示,来自三个师的武装统编为皖西支队,钟大湖为支队长,下辖3个大队。皖西支队采取“敌进我进”的战术,接连向安(庆)合(肥)公路和平原敌后出击,袭击敌人乡镇公所,处决一些作恶多端的乡保长和特务分子。

12月的一天,皖西支队第二大队接到国民党宿松县长程超群为母亲祝寿的消息,便利用晚上两个戏班子唱赛台戏的机会,发动突袭,冲散敌军一个营和怀宁县自卫队一个中队,打死打伤不少敌人,连县长弟弟及自卫队中队长也被击毙,缴枪36支。

1947年春节期间,支队获悉国民党中将副军长张凌云将由桐城出发,经安庆到南京参加军事会议的情报,便立即作好伏击的准备。

正月初四一早,指战员们化装成敌人的护路队和做各种营生的老百姓,将安合公路严密监视起来。直到太阳偏西,张凌云才在十几个卫士的簇拥下乘着轿子慢悠悠到赶来,当即被我游击健儿缴了械。傍晚,部队在转移途中,哨兵报告说大批敌军从后面追过来了。张凌云等人企图乘机逃跑,战士们遂将张凌云等6名将校级军官就地枪决,其余人员包括还在读书的张凌云儿子略经教育、警告后予以释放。

张凌云曾任怀(宁)太(湖)师管区司令,期间横征暴敛,随意抓、打壮丁和民夫,民愤很大。他被枪决后,群众拍手称快,还到处传说新四军一下来了好几万人马,进山“清剿”的国民党军队吓得纷纷撤回。

春节刚过,桂林栖接受华中分局指示后,从苏北带回20多名干部和一部电台,并在潜山后冲主持召开了皖西工委扩大会议,决定成立岳北、潜太、舒六县委和桐庐、庐北工委;皖西支队扩编为5个大队,分别随各县(工)委一起活动,发动群众抗丁抗捐,开展游击战争和统战工作,建立两面政权。

三四月间,鄂西北军区二分区政委刘健挺率领部分人员从鄂西北一路苦战,突破重围,到达霍山、岳西边界地区。安置好伤病员后,刘健挺化装到苏皖解放区,其余二三十名指战员编入皖西支队一大队,战斗在霍、岳边区。

同时期,鄂西北军区副司令员刘昌毅率突围部队八九百人到皖西,在立煌(今金寨)县南部的吊桥崖,设伏歼敌湖北保安第十团大部,接着在霍山漫水河、岳西大岗岭,先后打垮尾追之敌,与皖西支队会师,大大增强了皖西人民武装的力量。皖西工委、皖西支队负责人和来自鄂西北的领导干部在后冲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实行统一领导,成立皖西人民自卫军,刘昌毅任司令员,桂林栖任政委。

后冲会议后,皖西人民自卫军分路出击,连续攻克潜山源潭铺、痘姆、怀宁石牌镇、舒城庐镇关、六安毛坦厂等敌人据点。七八月间,又集中3个大队800余人向山外实施机动作战,大闹潜、太、岳,攻克宿松县城和几十处乡公所。从4月至8月,皖西人民自卫军共作战50余次,毙伤敌3500余人,缴枪械1700余件和大批物资,大大发展了根据地和地方游击队。

8月初,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部队实行统一整编,组成了3个支队共2400余人,加上各地方游击武装合计近4000人,分别活动在六安、霍山、舒城、庐江、桐城、潜山、岳西、太湖、宿松、怀宁等县。随着根据地的扩大,皖西工委又成立3个分工委,加强党的组织和各县民主政权建设,实行减租减息、取消苛捐杂税、开仓济贫等政策,广泛发动了群众。

皖西大队、皖西支队、皖西人民自卫军的战斗,使革命红旗始终飘扬在大别山上,为迎接战略反攻,配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重建皖西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9月间,皖西人民自卫军与刘邓大军会师后,又开始新的战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