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史志研究 > 党史研究 > 党史大讲堂

苏家埠战役的人民力量及其启示

——纪念苏家埠战役胜利90周年

发布时间:2022-06-02 09:03:24 审稿:彭玲玲 作者:市委史志室 浏览:9798 次
【字体大小:

 

 

 

1932年3月22日—5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以下简称“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总指挥的率领下,以三个师约2万余人的兵力,在皖西军民的大力配合与支援下,发起了著名的苏家埠战役。在此战役中,共歼敌19个团和2个警备旅,3万多人,其中俘敌总指挥和5名旅长、12名团长及官兵1.8万余人,缴获长短枪1.6万余支、机关枪250挺、山炮4门、迫击炮40门、电台5部,击落敌机1架,取得了鄂豫皖红军创建以来的空前胜利,也是中国工农红军战史上罕见的大胜利。战役胜利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向东扩大到合肥、舒城附近。6月,红四方面军发展到4.5万余人,地方武装发展到20万人以上,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入鼎盛时期,总面积达4万余平方公里,人口350万,建立起26个县的革命政权。

苏家埠战役的辉煌胜利,主要原因一是巧利时机:利用全国掀起的抗日反蒋浪潮有力战机,主动进攻,这是取得战役胜利的前提条件,二是活用战术:采用“围点打援”战术,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来援之敌,这是取得战役胜利的关键因素,三是发动群众:皖西人民群众义无反顾的支援,是取得战役胜利的重要保证。

 

一、皖西人民群众支援苏家埠战役的主要原因

(一)国民党倒行逆施激起了皖西人民群众粉碎国民党反革命“围剿”的决心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右派投靠帝国主义、背叛革命,民族资产阶级追随蒋介石,附和了反革命,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也脱离了革命,只有无产阶级、农民、贫苦的小资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坚持革命斗争。在皖西,国民党新军阀与地方反动军政头目、豪绅地主勾结在一起,还伙同地方反动势力乘机向人民反攻倒算,加重剥削和压迫,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从1930年12月份开始,蒋介石发动了对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大规模“围剿”。1931年9月,国民党政府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武装侵犯中国领土的严重形势下,无视全国人民抗日要求,仍集结重兵准备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激起苏区军民极大愤慨。为此,皖西北各县相继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游行示威,愤怒声讨国民党进攻苏区的滔天罪行,决心粉碎其反革命“围剿”。

(二)皖西党组织坚持维护群众利益,使得党和红军获得了雄厚的群众基础

 革命战争是人民群众的战争,只有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关心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才能真正调动他们支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打土豪,分田地”为重点的土地革命不仅能唤醒人民群众的革命意识,更能广泛动员人民群众踊跃参加斗争。1930年3月下旬,六安中心县委在七邻湾会议上作出了“彻底执行土地纲领的任务”,颁布了《土地政纲实施细则》和《森林办法》等,1930年4月下旬,皖西根据地掀起了土地革命高潮,各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成员带领党团骨干,分头到各区、乡帮助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土地革命后,农民成了土地主人,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农民的生活获得了明显的改善,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的皖西人民群众,把自己的命运与共产党、与红军和苏维埃紧密地联系起来,革命积极性大大提高。

 (三)皖西党组织的组织动员,鼓舞了皖西人民群众支援苏家埠战役的高涨热情

在红四方面军发起苏家埠战役前夕,皖西北道区军事指挥部政治部就发出了《为红军东下告群众书》,阐明主力红军东下的任务及其意义,号召“工农群众要配合工农红军行动,打倒土豪劣绅地主资本家和国民党军阀,并夺取国民党的枪支,自己武装起来,……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苏维埃”。1932年3月中旬,苏家埠战场所在地的中共六安县委,在独山召开党、团代表大会,研究部署关于全力支援红军进行苏家埠战役的任务。提出以全力支援红军、积极扩大红军为中心任务,动员群众组织运输队、担架队、慰问队,运送粮食、肉类等物资;号召青年踊跃参军,扩大红军力量;赤卫队、农协会、少先队、儿童团协助红军搭桥引路、站岗放哨,配合红军作战。

 

二、皖西人民群众的支援是苏家埠战役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一)贡献人财物为苏家埠战役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战争是双方军力、后勤保障的较量。没有基本的物资保障,是难以进行战争并取得战争胜利的。苏家埠战役期间,无论是苏家埠、青山、韩摆渡前线,还是东至三尖铺、陡拔河、小华山、北到马头集、王新圩子一线,遍地红旗飘扬,烟尘滚滚、战歌声声,呈现出一副军民同心打豺狼的壮丽画卷,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赞歌。

在供给粮食方面的贡献。红军东下离开了苏区,携带的粮食仅几天就吃完了。几万人的部队集中于苏家埠一带,粮食的供应是很困难的。六安县委和苏区的干部、群众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东下红军要人有人,要粮有粮!县委派人成立了红军招待处”,各区乡也都成立了“红军招待站”,具体负责红军所需的物资供应。为了保证红军的物资供应,皖西北道区苏维埃主席吴宝才同志来到五区苏维埃政府,与五区领导同志一同指挥战斗,组织打粮队。吴宝才亲自审定打粮对象,带队远出数十里、近百里打粮,保证作战部队能吃饱吃好。每天给每个红军师运送粮食的就有千余人。加上打柴队、担架队、运输队、慰问队等等,服务于每个红军师的群众达万人以上。

在保障运输方面的贡献。六安县三区(独山为中心)、五区(苏家埠为中心)群众得知主力红军要东渡淠河,立即动员群众,带上工具和器材,于3月20日晚架起了9道浮桥,保证了红军3个师人马及时通过淠河。红军在进入作战地区时,因道路不熟,五区苏维埃政府遴选了17名熟悉地形的骨干当向导,保证了作战部队按时到达预定地区,为战争赢得了宝贵的战斗时机。

(二)踊跃报名参军为苏家埠战役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力

苏家埠战役中,皖西人民认识到红军是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军队,在地方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的号召下,积极报名参加红军,充分体现了皖西人民群众的责任与担当,还出现了许多送子参军、送郎参军、兄弟当红军的感人场面。中共六霍县委委员汪孝芝在双河一带动员群众参军,两次为红四方面军输送青壮年100余人。在五区,一次就有200多名赤卫队员编入红军独立师。六安县独立团在苏家埠战役结束后,全团编入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大批青年的参军,不断扩大了红军的力量,是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苏家埠街东边的陶家院,有个独生子叫陶席福,为了支援红军,他的母亲毅然送子参军,陶席福同志入伍后,在红十师三十团一营一连当战士,工作积极,作战勇敢,后在一次阻击敌人突围中英勇牺牲。5月中旬,皖西北道区苏维埃政府、六安县苏维埃政府在苏家埠新安会馆召开庆祝苏家埠战役胜利大会,会场有100名青年报名参加红军。

(三)强有力的政治攻势削弱了敌人的战斗力

从政治上争取和瓦解敌军,涣散敌军士气,争取敌军起义,削弱敌军战斗力,历来是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也是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苏家埠战役期间,皖西军民在总结以往心理战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政治攻势瓦解敌军的心理战模式。苏家埠老街一万余人守敌被包围后,各乡都组织了宣传队,开展阵前对敌宣传。宣传队的同志们集思广益,编了很多朗朗上口的劝降诗,如“老乡老乡,快快缴枪;放下武器,红军有赏;若不缴枪,困饿死光;来当红军,前途亮堂”,还有以地方小调编的歌曲《白军士兵好可怜》,“白军士兵好可怜,官长拿你不当人,张口骂来动手打,饿死他乡无人问。哎呀呀!好可怜,又何必,为他卖命?!”,那凄惨切切的声音,句句牵动着国民党士兵的心弦。这些宣传,既抓住了敌军下属官兵的心理,又交待了红军优待俘虏的政策,对削弱敌军的顽抗起很大作用。加之,被围之敌已被困近月,粮弹奇缺,敌机空投粮饷不能准确落在守敌手中,敌军士气颓丧,军心日渐动摇,这时候开展政治攻势,晓以利害,指明前途,有力地涣散敌军人心,瓦解了敌方士气,消弱了敌军战斗力。   

三、皖西人民群众支援苏家埠战役的启示

以史鉴今,开创未来,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么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一)人民群众是取得革命成功的力量源泉

毛主席说过,“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苏家埠战役,充分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时刻关注群众的利益,生动体现了共产党人亲民、爱民、为民的本质特征。在那烽火连天的革命风雷中,近百万皖西儿女义无反顾、投身革命,二十八年红旗不倒、旗帜高扬,他们以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信仰信念,披荆斩棘、一往无前,谱写了荡气回肠的红色传奇,树起了仰之弥高的红色丰碑,也进一步印证了人民群众是胜利之本,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二)人民群众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坚强后盾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那段艰难岁月里,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带领全国上下负重拼搏,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淠史杭的建设中,每一条渠道、每一个涵洞、每一个渡槽、每一座桥梁,都饱含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汗水和牺牲。为建设淠史杭灌区,老区牺牲30万亩良田、30万亩林场,30万群众背井离乡,换来了有效灌溉1000多万亩、惠及1300多万人口的特大灌区,老区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奉献精神,成就了一项辉煌的千秋伟业。

 (三)人民群众是推动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

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历程发现,人民群众的在推进改革发展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土地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和股份合作制,都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的伟大创造。1978年初,时属六安地区的肥西县山南区和六安县的三十铺、徐集区部分生产队就率先实行包产到户。1980年秋,霍邱县陈咀乡6户农民带头集资购买了两台拖拉机和配套农具,办起了我国第一个农民自主经营的拖拉机站,率先开启了农机产权制度改革。这些都雄辩地说明,人民群众是推动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是我们党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推动改革开放,就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从而汇聚起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的强劲动能。

(四)人民群众是诠释伟大抗疫精神的生动体现

同苏家埠战役一样,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是为了人民,也必须依靠人民,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广大人民群众是疫情防控的主体,也是疫情防控的最强大力量,有力有序有效做好各项防疫抗疫工作,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参与和包容。90年前,红四方面军在皖西取得了苏家埠战役的伟大胜利,90年后,六安遭遇了突发的新冠疫情,一场全民参与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铺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市人民与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一道,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最终打赢了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

(五)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这一基本原理,获得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步入新时代,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我们务必要密切联系群众,把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新时代的奋斗目标,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90前的那场伟大战役,英勇不屈、无私无畏的皖西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万众一心、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苏家埠战役再一次证明:只要我们党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广大人民群众就会听党话、知党情、报党恩,跟党走,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就必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必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